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晋风起兮韵飞扬--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巡礼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24日 14时55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太原12月24日电(记者 于振海、李建平)“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戏曲的故乡”“民歌的海洋”,凸显黄河文化的绮丽;关公故里、华人祖宇大槐树,昭示人文的兴替;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话剧《一把酸枣》系列精品,张扬时代的多元。

    通过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硕果纷呈三晋大地;通过构建自上而下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开展大规模文化惠民工程,3400万山西人民饱享到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精神大餐。

    文化硕果遍三晋

    大幕开启,沧桑斑驳的重门古墙诉说着百年晋商的岁月风霜;飘摇的红灯笼,绵延的驼队,刚健的舞蹈演绎着西口路上的凄婉故事……舞剧《一把酸枣》在美国最高艺术殿堂肯尼迪艺术中心连演4场,大洋彼岸的观众读懂了东方黄河咆哮中的絮语低唱。

    “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舞剧之美远远超过了想象,让更多的美国人了解了善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山西深厚的文化”,《华盛顿邮报》、CNN的报道发出了惊叹。

    舞剧《一把酸枣》“洒遍”世界舞台,话剧《立秋》被誉为“新世纪中国话剧的里程碑”,中国首部说唱剧《解放》全新讴歌民族解放,《粉墨春秋》粉墨登场,还有热播剧《乔家大院》《走西口》让世人了解久藏于深闺的晋商文化……

    “精品创作实现了山西的文化资源与文化市场的有效对接。”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李力说,“发挥自身优势,在推动自身转型发展的同时主动打造文艺精品,唱响文化建设主旋律,已成为山西文艺院团的自觉选择。”

    戏剧与影视五彩缤纷的同时,文化搭上旅游的快车出发:平遥国际摄影、五台山、云冈佛教文化、绵山清明寒食文化、关公忠义文化、大槐树根祖文化……通过大型会展,逐渐发展为品牌产业。“煤老板”转型旅游业,绵山、皇城相府等传统旅游产品嫁接出夺目的文化之花。

    沉睡的民间文化资源步入国际文化殿堂。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广灵剪纸,订单源源不断,产品远销欧美、亚洲等国家和地区。平遥漆器、长治堆锦、孝义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积极传承的同时,成为富民一方的产业。

    体制改革孕繁荣

    “围绕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培育新的经济支撑点。大片大作大戏表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领,大会展集聚。”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提出,要将文化发展作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先头部队”。

    2009年12月18日,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率先整体转企。“转企改制后,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在总资产和销售收入双双达到47亿元,利润增长9倍。”总经理齐峰告诉记者,“以《公司的力量》《央企真相》等为代表的获奖图书、品牌图书和畅销图书数量创历史最高水平。”

    先行者做出了成功的表率后,2011年4月,山西省属五大文化企业集团——山西演艺集团、山西影视集团、山西广电信息网络集团、山西日报传媒集团、山西广电传媒集团——挂牌成立。加上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省基本形成六大文化企业集团为龙头的文化产业新格局,标志着山西文化产业进入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文化至软,却使山西的GDP更加坚挺:2010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287.37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增速比上年快15个百分点。

    在优势文化资源通过产业化路径做大做强的同时,几十年一贯的文化管理体制在改革中悄然而变。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几个关口上,山西省委省政府作出重要部署,成为改革的强大推力。2009年一年间,山西省连续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6个政策性文件,大力推进了文化体制改革。

    到今年11月,根据中央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山西省三局合一、局台分离、组建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及出版发行、电影电视剧制作单位等领域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159家单位完成改革任务,占总数的97.5%。电影公司、电影院及电视剧制作中心154家全部完成改革任务,完成率达100%。

    山西各地市完善政策保障,对改革单位“扶上马、送一程”,加大人员待遇平稳衔接,养老保险等落实力度,切实维护改制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晋城市拿出财力向转企改制的文艺演出团体倾斜,市县财政3年共调配文化低保资金1020万元。运城市一次性拿出280万元用于支付改革成本,转企院团和单位资产评估、工商注册、土地办证等所需费用一律免缴,还将从明年建立市政府文化艺术发展基金。

    公益文化惠民生

    2011年硕果飘香的时节,山西省图书馆新馆、大剧院、科技馆、美术馆、会展中心……一座座文化馆院矗立于古老的汾水河畔。

    总投资7.9亿元的山西大剧院,内设主剧场、音乐厅、多功能厅、小剧场、演播厅、琴房、排练厅等,可以演出大型歌剧、舞剧、芭蕾舞、音乐剧等多种艺术门类。总投资3.5亿元的山西省图书馆新馆,藏书量由现在的200多万册,增加到700多万册,可容纳3000多人同时阅读。

    各级财政的改善促成了文化设施的完善。山西县一级开展“五个一工程”建设,即兴建一个图书馆、一个文化馆、一个文化广场、一个文化中心或影剧院,扶持一个剧团。山西省五大文化惠民重点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和社区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等,极大地缓解了基层群众看书看报难、看戏看电影难、文化活动少的状况。

    “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实现文化惠民。不仅要出精品,更要让文化成果人民共享。”山西省文化厅厅长张明亮说。

    山西首开了“政府掏钱买单,百姓领票看戏”的先河。“晋商文化艺术周”期间,只需5元,就能观看名角演出的精品剧目;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北方片)展演期间,公益演出占到三分之一……

    在政府的有效扶持下,有70多个地方小戏的戏剧大省山西,地方戏生机勃然。演员们带着戏服,背着化妆台,开着流动舞台车,走乡串村,一天唱两场,三五天一转场。百姓会聚的集市、传统的古老庙会、农家的红白家事成为地方小戏的大舞台,一大批“草根艺人”成为群众热捧的明星。

    新绛县绛州蒲剧团团长乔锡铭告诉记者,“政府重视、演员回归、老百姓喜欢。地方戏人才队伍、剧目创作、硬件设施等都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也给了我们下乡演出不竭的动力。”

    改革激活文化,文化改变生活。全省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遍洒三晋,文化正如春风化雨般沁入人们的生活。

 
 
 相关链接
· 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25日召开全体会议
· 税务总局:积极运用税收政策支持文化体制改革
· 财政政策将从五方面大力支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 陕西省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改制企业初现活力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