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将以财政专项支持等打造高层次人才"金字塔"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3月10日 07时29分   来源:新华社

    我国创新“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打造高层次人才“金字塔”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吴晶)根据教育部9日发布的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我国将以财政专项支持、规模待遇提升、培育引进并举等多种方式,打造高层次人才“金字塔”。

    自1998年实施以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经过海内外公开招聘和严格遴选,共聘任长江学者1801人,其中特聘教授1190人、讲座教授611人。先后有85名长江学者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特别是在今年两院院士增选中,共有32名长江学者当选为两院院士,占全国当选总数的30%,占高校当选总数的近60%。

    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具有哪些特点?记者采访了教育部人事司司长管培俊。

    2亿资金:面向海外及全国高校延揽人才

    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将每年拨出2亿资金专项支持“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用于扩大规模、增加待遇。一是将特聘教授名额从每年100人增加到150人,讲座教授规模适当缩小为50人左右。二是将特聘教授奖金由每年10万元提高到20万元,支持年限由3年延长为5年;讲座教授奖金由每月1.5万元提高到3万元,支持年限仍为3年。

    为了更大范围地培养和吸引学术新锐,“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今后将面向全国高校,取消申报名额限制,鼓励通过个人自荐、专家推荐、驻外使(领)馆举荐等多种形式应聘。

    政策倾斜:中西部高校、人文社科领域是重点

    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将把特聘教授人选增量向中西部高校和人文社科领域倾斜,同时,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也将优先支持中西部高校长江学者组建创新团队。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将适当放宽人文社科人选年龄要求,将申报年龄上限由50周岁调整为55周岁,同时将人文社科评审学科组由4个增加到6个,分别为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与历史、教育学。

    目前在全国1801名长江学者中,中西部高校人选仅占不到三成,人文社科类人选仅占20%左右,比例偏低。

    大师+团队:构建协同创新的学术组织模式

    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提出将“组建并引领创新团队发展”作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岗位职责,鼓励并引导高校依托特聘教授组建团队,并提供人员、政策、经费等方面的支持,择优遴选部分团队纳入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给予跟踪支持。

    “大师+团队”这种模式有利于促进跨学科、跨学校的融合、交叉、交流、集成。目前我国不少高校已开始实行首席科学家、首席研究员等形式,以团队薪酬、团队考核的方式,为高校科研、教学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还将重点支持举办“长江学者论坛”、出版“长江学者文集”、推荐“长江学者精品课程”,充分发挥计划在学术交流合作、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评选标准:评审委员会说了算

    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将把聘任顾问组改为评审委员会,负责审定评审结果。评审过程将严格执行评审专家回避制度,调整充实评审专家库,突出小同行专家评审,并将公示环节提前,明确公示期间的异议调查程序和处理办法。

    科研平台条件学校在推荐长江学者人选时,要依据本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和科研平台条件进行申报。评审时既评估候选人的教学科研能力,也注重学校的支撑条件。最终评选结果全部由评审委员会说了算。今后希望通过“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开创的“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的创新模式进一步引领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走向深入,最大限度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链接
· 教育部决定2011年起实施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十七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
· 教育部安徽省合作加快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
· 教育部就《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答记者问
· 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