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党旗在天路上飘扬——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六周年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8月20日 07时17分   来源:人民日报

    青藏高原,山宗水源,壮美而苍茫冷峻,神奇而高寒旷远。

    2006年7月1日,东起西宁,南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跨昆仑、越巅峰、走羌塘,青藏铁路是名副其实的天路。960公里穿越4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最高点5072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天路,是经济线、政治线、文化线,是团结线、生态线、幸福线。截至今年6月30日,青藏铁路累计运送旅客5276万人,运送货物2.45亿吨。客、货运送量由2006年的648.2万人、2491万吨增长到2011年的1060.2万人、5164.3万吨,为青藏两省区实现GDP年均增长10%以上做出重大贡献。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天路上,高高飘扬的是鲜红的党旗,走在最前面的是共产党员们。

    高原雄鹰

    “浩浩江河涌,巍巍昆仑横;瀚海八万里,雪峰傲碧空;冰川江河涌,天险鬼神惊……羚羊跃健步,神鹰舞长风”,诗人刘延军这样描述青藏高原。

    能在高原的蓝天上自由翱翔的,是雄鹰。能在天路上纵横驰骋的,是雄鹰般的青藏铁路人。

    2006年7月1日,在格尔木火车站的平台上,胡锦涛同志为青藏铁路首趟旅客列车剪彩。担当这趟列车牵引任务的,是西宁机务段格尔木运用车间司机姜森林。

    “我一定要当一个最好的火车司机。”当还是一名普通的检修工人的时候,姜森林就立下了这样的目标。他拿出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在很短的时间里成长为一名“问不倒,考不倒,难不倒”的金牌司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从望昆到格尔木,161公里,走一个半小时,海拔4800米下降到2800米,落差2000米。过玉珠峰的时候,要插管。”开了23年的机车、今年49岁的老司机李文说。他的安全行车记录是852323公里。玉珠峰,是昆仑山主峰。他说的插管指的是吸氧。在高海拔缺氧线路,司机插着吸氧管驾驶机车,是青藏线的一道经典风景。

    李文一家三代都是高原高海拔机车司机。“我们是机车世家。9月份,我儿子就上来了。”说起自己的儿子,李文的眼睛里闪烁着特别的光彩,而同样的光彩也曾在李文的父亲眼里闪耀过。

    “作为集机车运用、检修、整备、救援为一体的格尔木机务段,运用车间有280多位机车司机,党员比例达到74%。人员安全、机车安全整体稳定。”机务段党委书记黄海言语中充满自豪。

    “平时像只猴,雨天像只鸡,雪天是圣诞老人。”32岁的任城介绍起调车作业来很生动。他是三等中间站哈尔盖站的调车长。“猴子”,比喻他们扒车、跟车时的上蹿下跳或寒风中缩成一团;“鸡”,比喻他们总是露天作业,风雨中毛发直立的样子;“圣诞老人”,比喻他们在风雪中须发皆白。“我们现在一天24小时大概编解1700多辆车。无论什么天气,都必须出去作业。”和任城搭班的连结员马学红平静地说。

    拉萨西站调车组是在海拔近4000米、高寒、含氧量仅为内地40%的地方作业。4个班组共16人,其中藏族职工2名,每昼夜调车作业7批、调动钩数81钩、调动辆数362辆。6年来,拉萨西站运输货物950余万吨。

    青藏铁路公司坚持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截至2010年末,公司运输业工人中高中及以上文化人数占到近93%。“他们都是高原雄鹰!”青藏铁路公司党委副书记朱华新骄傲地说。

    天路道钉

    天路神奇,而神奇来自平凡。

    神奇的天路,是由一段段钢轨焊接而成,一道道枕木铺就,一颗颗道钉固定。那些常年在青藏铁路沿线工作的养路工、线路工、接触网工、电力工和治安民警,坚守着平凡的岗位,被称为“天路道钉”。

    青海察尔汗的“万丈盐桥”天下闻名,拥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铁路工人先锋号”两个“全国先进”荣誉的格尔木工务段达布逊线路工区正在盐桥的中间,担负着青藏线K708至K738上下行60公里正线和达布逊车站站场5股道18组道岔设备的维修任务。海拔2800米,气候干燥,盐碱风肆虐,外面走一天,嘴里都是咸的,耳朵里可以掏出不少矿物质来。

    达布逊是个老典型。32名职工,6个党员,每个人都有“执行令”,安排什么就做什么。即使没有“天窗”(特指无车通过时封闭线路内的维修时间),工区里都按时按点学习和整理内业。这里的职工丰富了大庆人的创造:白天和夜晚一个样,雨天和晴天一个样,领导检查和不检查一个样,督导和不督导一个样,数十年一个样。

    “我们的主要作业是起道、捣固、拨道、改道、曲线正矢(找水平)。辅助作业有锚(螺栓)固、路肩除草、线路外观整治、整修网围栏。”在一个临时要的“天窗”时间里,西宁工务段哈尔盖车间那仁工区党员工长方圣泉向记者介绍。他干了27年的养路工,一眼可以看出1公里内钢轨轨向几毫米的偏差。而正常的标准轨距是435毫米,允许的偏差仅在正负1毫米之间。方圣泉正带着7个人的作业小组在轨道上作业。他们的工具有一台27公斤的起拨道器,自重45公斤、加满油有100公斤的螺栓机,还有9公斤的撬棍,450毫米活口扳手等。“铁路养路工,说起来是粗人,其实干的都是细活,而且是用几十公斤重的工具干几毫米的活。”

    “4513,意志如山。”这说的是青藏铁路公司最小的直属站——海拔4513米的那曲站。那曲站有职工49人,党员20人,担负着管内那曲、安多2个有人站和10个无人站的运输组织及那曲物流中心的经营和运输安全生产服务。青藏铁路那曲直属站是全路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站区。即使在最好的季节8月份,这里含氧量也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冬天仅有内地的37%,即使坐着不动也相当于内地负重40公斤。

    那曲派出所下辖的安多警务区,号称天路第一哨。所在安多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有人值守车站。“4702,不当第二”,就是这里的党员们喊出来的。

    越是艰难的地方,党员的先进性越突出,为了实现争创高原一流车站的任务目标,那曲站不断推动班组党支部工作扎实深入发展,实现了党员“四个零”:零误差、零缺陷、零故障、零违章。

    在海拔4850米的格尔木工务段唐古拉线路车间二层楼上贴着一幅口号:“来到雪域高原,我们就热爱这片土地;选择这份职业,我们就只顾风雨兼程。”

    “我们是天路最高的道钉。”面容黧黑、形销骨立的车间党支部书记马骥这样说。他患重感冒3天了,同事们一直在劝他下山。在高原上,最可怕的就是感冒引发的肺水肿,一般3个小时内就可以致命。可他坚持留在山上。

    正是在党支部的团结带领下,在党员的示范引领下,车间职工围绕确保高原冻土线路稳定和运输安全畅通两大主题,积极应对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挑战,在海拔近5000米的高原冻土线路上设立“技术攻关示范区段”,累计完成近10万个各类数据的观测记录和搜集整理,摸清了高原冻土路基在不同季节、不同气温条件下的变化规律。通过改进作业方法,实施精检细修,使管内线路质量大幅提升,安全基础不断夯实。2011年,唐古拉车间党支部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列检神医

    再先进的技术,也不能保证在高寒缺氧的高原不出故障。为了保障行车安全,青藏铁路上有一批不穿白大褂的车辆“医生”,时刻负责客货车的检修工作,简称“列检”。他们都是从普通工人中成长起来的技术工作者。其中,“二马”最为有名,他们是西宁车辆段西宁客车运用车间的马云和格尔木货车运用车间的马寿。二人被誉为“列检神医”。

    记者在一辆送回车间检修的绿皮客车备用车厢内见到了马云,他正在检修出故障的控制柜,这是一个不大的故障。在短短的10多分钟内,他就接了五六个电话。原来,他接的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云120远程故障应急服务台”的电话。这个服务台被铁道部政治部命名为“党内优质品牌”。

    “修车人要想着乘车人。”马云淡淡地说。28年来,只有初中文化的他,经过刻苦钻研,从一个门外汉成为首屈一指的青藏铁路发电车及车辆电气方面的技术带头人。2010年,西宁车辆段的7辆发电车先后发生22台次机组停机,但故障原因始终找不清。马云苦干三天,排除故障。

    “图纸都在脑子里。”当车辆在运行途中发生车电故障时,马云能够根据乘务员电话的描述,快速、准确地判断故障所在,通过远程遥控作业人员快速处置,被公认为车辆技术业务的“活字典”。段党委成立“马云120远程故障应急服务台”,抽调精通车辆电气发电车故障处理的10余名技术尖子,充实服务台力量,做到哪里有故障,哪里就有“马云120”的声音;哪里有技术难题,哪里就有“马云120”的身影。两年多来,马云带领“马云120”的十几名成员,处理重点故障100余件,协助处理其他铁路局的进出藏列车突发故障30余件。

    列车进藏前最后一关的检修“关口列检”,在格尔木货车运用车间,马寿是这个关口的“把关大将”。就在不久前,他发现了编挂40节车厢的一列货车中间部120阀体螺栓丢失。这个故障很隐蔽,会导致空气制动机(列车刹车)失灵。“有问题找马寿。别人看不到的,马工看得到。”这是同事们对马寿的肯定。

    “我检查过的车辆应该没有问题。”马寿自信地说。伴随着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开通运营,新型70T货车、25T客车、5T设备等车辆新技术、新装备大量投入使用,给车间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作为车间第一党小组组长,他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车间,一般要干到晚上10点来钟。

    “车型在进步,检修工具也要随之改造。”马寿说着,顺便介绍几件自己设计发明的工具。一个是多用途锤,锤把可作为撬棍,锤头伸出的部分有钩引功能;一个是“钩高调整器”,原来需要3—4个人的工作,现在一个人就可以。

    “一个车间一个骨干,太少了。”格尔木货车运用车间党支部书记说,“我们希望通过立标树型,带动更多的职工学技术。以一个骨干培养更多的骨干,打造过硬的‘关口列检’。”

    五彩哈达

    在7月19日的K9801次列车上,两个藏族小伙子赤列贡呷和洛桑塔青为乘客唱了一首《欢聚》。他们都是大三的学生,一个来自咸阳的西藏民族学院,一个来自武汉的中国地质大学,因为相邻而坐相识,也因为列车员的精彩表演而受到鼓舞。

    当入藏列车过了格尔木逐渐行驶在海拔3000多米以上时,列车员们会以车厢为舞台表演一些自编文艺节目,他们也会邀请旅客一起互动。“这样可以缓解乘客的高原反应。旅客快乐,我们也快乐。”列车长郑艳芬说。“这是对旅客的人文关怀,更体现了乘务员的高原情怀。”一位来自河南南阳的中学美术老师激动地说。

    “每个列车组都有自己的文艺演出小分队,这是我们提高服务质量的特色做法。火车提速,队伍‘提素’,全路要打造‘天路使者’的高原示范列车服务品牌,实现列车安全零事故、服务优质零距离、旅客平安零死亡、路风良好零投诉、环保达标零污染、高原疫情零传播。”西宁客运段党委书记杨柳波说。

    其实,乘务员过海拔高的地方也一样有反应,可他们还是要为旅客服务。“进藏列车一个来回4344公里,52小时44分,一会海拔5000米,一会3000米,乘务员们叫自己是‘变频人’。”拉萨车队总支书记殷雷雷说。

    几年来,担负着西宁、兰州至拉萨的K917/8、K9801/2次列车乘务工作的拉萨车队,凭借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广大旅客的一致好评,车队先后收到旅客表扬信123封,在留言簿表扬1953次,锦旗4面。

    按照青藏铁路公司党委突出“细节、标准、特色”,建设“中国特色、高原特点、世界一流”高原客运服务品牌的要求,西宁站打造“大美青海 爱心使者”服务台,拉萨打造“五彩哈达”旅客服务中心,格尔木站、那曲站、海石湾站分别打造“昆仑驿站”、“格桑花”和“爱心第一站”等车站服务品牌。

    拉萨站的“五彩哈达”服务活动很有特色。其中,“白色哈达”代表诚信服务;“红色哈达”代表热情服务;“黄色哈达”代表精细服务;“蓝色哈达”代表洁净服务;“绿色哈达”代表便捷服务,为旅客提供一站式的导航服务。

    “藏族的五彩哈达是献给佛的,拉萨站的‘五彩哈达’是献给旅客的。”斯朗卓玛庄重地说。她是青藏铁路第一批藏族正式员工,来自昌都牧区,在西南交大读大学的时候就入了党。近6年里,她在进站引导、检票、贵宾接待、进款管理、票据管理、计划管理、售票组织不同岗位里,都做得十分出色,入选“感动青藏铁路十大人物”,先后被铁道部授予“火车头奖章”、“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党旗鲜红

    “我以党员的身份向全体职工承诺: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带头提高设备质量,带头学习政治、业务知识,带头提高自身素质,带头完成生产任务,带头关心职工疾苦,绝不违章作业,自觉接受全体职工的监督。”这是西宁信号车间平安驿工区工长董春雷贴在墙上的承诺书。

    针对点多线长、施工配合任务重的现状,西宁信号车间一线党员首先向职工群众做出承诺,再由党支部检查践行承诺情况,并把落实承诺情况纳入党员“创岗建区”活动的月度考核。建立党员承诺和点评制度,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意识,促进了职工整体安全意识的提高。职工们说:“党员带头做出的承诺,我们学有榜样、干有方向。”

    党员承诺和点评制度,已成为青藏铁路公司党建工作的一个抓手。“高原生产生活条件格外艰苦,所以我们更要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做保持党员纯洁性的表率。”青藏铁路公司党委书记王新文说。

    青藏铁路公司是铁道部所属18个铁路局(公司)之一,现有运输单位17个,职工总数19418名。目前,全公司共有基层党组织443个,党员9433人。公司党委立足青藏铁路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任务使命,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融入到管好用好青藏铁路的全部工作之中,深入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规律和融入运输安全、生产经营的途径。

    “支部建在班组,堡垒筑在前沿”。公司各级党组织坚持“当班能见面、作业能互控、情况能交流、思想能沟通”和党员岗位“一人一岗”、生产一线党员100%参加。开展窗口创先争优,以党员“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和“包最差、创最优、当表率、做贡献”为目标,围绕设备质量、关键作业等影响安全的突出问题进行选题立项,党员骨干牵头,组织开展党内立项攻关,把党员引向了为天路畅通保驾护航的最前沿,打造了一批如察尔汗党员万丈盐桥线路示范区段、唐古拉地区党员高原冻土线路示范区段等叫得响的党内安全品牌。

    对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多关爱一些,多厚爱一层”。青藏铁路公司少数民族党员占全公司党员总数的6.1%,公司把少数民族干部职工的培养、选拔、教育、任用作为党组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把发挥民族骨干人才作为实现公司运输发展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来落实。几年来,培养了像马云、斯朗卓玛等一大批少数民族党员职工干部。

    青藏铁路公司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一人一事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家庭、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职工关心的收入、住房、助学、助医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提高了企业认同感和向心力。公司也被青藏两省区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几年来,公司党委推选出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路先进党支部标杆格尔木工务段唐古拉车间党支部;全路学习型领导班子标杆西宁车辆段党委;培育了“安全标兵”、“天使工程”、“金牌司机”、“五彩哈达温馨服务台”等一系列党建服务品牌;开展了“感动青藏铁路十大人物”及青藏铁路十佳“安全标兵”、“服务明星”、“工班长”等“天路系列”品牌创建活动,对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

    茫茫雪域,巍巍昆仑,千里铁路,万众一心。6年间,青藏铁路公司的几乎每个工种、每个领域都有一批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劳动模范”和“共和国铁路楷模”、“青海省工人先锋号”、“西藏自治区‘十一五’建功立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的全国、省部级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在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进程中发挥出了应有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记者 卫庶)  

6月30日,青藏铁路当雄县境内向拉萨方向启动长轨换铺改造工程。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截至6月底 青藏铁路通车6年客运突破5200万人次

    新华社西宁7月1日电(记者 庞书纬)记者从青藏铁路公司了解到,截至2012年6月底,青藏铁路累计运送旅客已达5276万人次,客运量年均增长率为10.3%。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于2006年7月1日全线贯通,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沿途经过享有“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青海湖、昆仑山、可可西里、三江源、藏北草原等著名高原风景区。 >>>详细阅读

青藏铁路: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倍增器”

    新华社西宁8月17日电(记者 骆晓飞、王军)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多年冻土地段最长的铁路——青藏铁路实现安全稳定运行6年多,累计运送旅客5000多万人次,运送货物2亿多吨,促使青藏两省区经济发展保持了年均10%以上增速。这条犹如吉祥“哈达”的雪域天路把青藏高原与祖国内地紧紧相连,正在助推青藏高原成为中国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青藏高原旅游业“井喷”式发展

    “出国容易进藏难”,这一度是青藏高原交通运输环境的真实写照。2006年青藏铁路的通车打破了制约青藏高原旅游业发展的交通“瓶颈”,促使青藏两省区的旅游经济“井喷”式发展,并带动了餐饮、住宿、休闲、零售等服务业快速发展。 >>>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 青藏铁路公安干警 为“天路”暑运保驾护航
· 青藏铁路: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倍增器”
· 青藏铁路建成运营:重大工程推动国家进步
· 青藏铁路公司列车运行图全面调整
· 截至6月底 青藏铁路通车6年客运突破5200万人次
· 青藏铁路非冻土线路将实现铁轨无缝化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