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记奋战在滇黔地震灾区的共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9月14日 07时10分   来源:新华社

驱散地震阴霾的希望之光
――记奋战在滇黔地震灾区的共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

    新华社云南彝良9月13日电(新华社记者) 巍巍乌蒙山,滔滔洛泽河。

    这里山高谷深,地势险峻;这里有革命先辈奋斗的足迹;这里人民勤劳质朴,坚韧顽强。

    9月7日,云南省彝良县与贵州省威宁县交界的群山峡谷间,连续两次5级以上震群型地震重创山河。

    灾难面前,广大共产党员迎难而上,冲锋在前,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危险留给自己。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抢险救援,攻坚克难,鼓舞士气,凝聚起灾区人民众志成城抗击自然灾害的力量。

    乌蒙山下,洛泽河畔,党徽闪耀,党旗飘扬,如同灿烂的阳光,穿云破雾,驱散地震阴霾,让希望重回大地。

    关键时刻,共产党员站出来;灾害第一现场,党员率先驰援;灾情最重的地方,党员冲锋在前

    “5.7级地震!” “5.6级地震!”一小时内,两次地震袭击滇黔交界处的乌蒙山区,地动山摇,乱石滚落。

    死亡81人、受伤821人,受灾74万多人。瞬间,生命消逝,家园破碎。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奋战的身影。危急关头,云南省昭通市3万多名党员干部和贵州威宁县的6000多名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抗震救灾,奋不顾身挺进灾难现场,同灾区群众一道,积极开展救援,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

    地震发生时,洛泽河镇副镇长周贵忠正在医院输液。在意识到发生了地震的瞬间,他立即拔掉针头,奔回镇政府,迅速组织了一支党员抗震先锋队,奔赴灾情严重的洛泽河村。临行前,突击队员们在一张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去向,留在了办公室,备家人查询。已经布满泥土滚石的道路,一面是滑坡不断的峭壁,一面是湍急的洛泽河,他们不顾余震频仍的危险,一路奔跑着向灾区疾行。队员们互相鼓劲,一刻不歇地跑完10公里的险途,到达灾区现场。此时的水泥厂,许多房屋被山上滚落的巨石砸塌,到处是哭声、喊声。队员们顾不上喘口气,便投入到救援工作中,搜寻伤员,将群众转移到空旷地带……

    记者见到周贵忠时,发现他脸色黝黑,嗓音嘶哑,身上的衣服已辨不出颜色。他和队员们已在灾区连续奋战了100多个小时,累了,靠墙休息会儿;渴了饿了,喝口矿泉水,吃点干粮。

    在地震灾区,哪里有绿色迷彩服,哪里就有生命的希望。在参加抗震救灾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消防民警等各路大军中,共产党员时时处处当先锋、打头阵,激励和带领着战士们不畏艰险、连续奋战。

    “老婆,照顾好自己,我是军人,是共产党员,我必须上前线。”武警彝良县中队党支部副书记杨建平正在探亲休假照顾怀孕的妻子,得知彝良洛泽河镇是重灾区后,他主动请战。行前留给妻子这样一句话。在救援现场车辆无法通行时,杨建平和官兵用肩扛、用手提,冒险护送紧急医疗物资和医护人员、重伤员向临时安置点转移。

    穿行在灾区采访,记者时时被感动着。“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危急时候,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化作一个个基层党员奋战在抗震救灾前线的实际行动,铭记于人民群众心中。

    贵州省威宁县黑土河乡海嘎村的75岁老人禄得秀在地震中被掉下的瓦片砸中头和手。下午6时,挨家挨户查看的村支部书记何伟看见处于半昏迷状态的禄得秀,赶紧将她背上汽车送到医院,并一直陪护到次日凌晨3点,直到医生告知伤情已无大碍才离开。“老百姓有难,还得靠党和政府。”禄得秀感激地说。

    洛泽河村65岁的党总支书记栗高禹自家房屋倒塌后,顾不上救小家,迅速组织党员干部转移和安置被困群众,连续两天两夜没回家看一眼家人、道一句平安。

    老党员、彝良一中政教主任季兴毅,在地震来袭时及时组织学生有序撤离,直到学生全部安全转移后才最后撤离。地震中,教学楼受损,但全校5000余师生无一伤亡。

    云南武警消防曲靖支队副支队长刘关能徒步带领突击队员搜索30余公里,因血压居高不下而双唇发白、双手发抖,却仍然不下火线。

    ……

    “地震刚开始,我们很恐慌,但后来许多党员都来关心我们,我们就都安心了。”地震第二天,在地震重灾区洛泽河镇,刘加和很淡定。像往常一样,她仍在街边摆起了水果蔬菜摊。

    民生所系,党徽亮出来。乌蒙山再高,高不过群众利益;洛泽河水急,急不过人民需要

    11日,记者在彝良抗震救灾指挥部见到老熟人——昭通市委组织部新闻和网络中心主任张琴时,差点没认出她来。地震当日,她便和全市300多名组工干部一起,冒着余震从昭通市赶到了灾情最重的彝良县。连日在灾区奔忙,她尽显疲态,但眼神仍如过去清澈坚毅。醒目处,还有她胸前佩戴的党徽,晶莹闪亮。“有困难,找党员。”她说,地震发生后,昭通市委组织部专门号召全市党员把党徽亮出来,让老百姓都能清楚地辨识出党员身份,有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都能找到党员求助。

    连日来,在地震偏远灾区、受灾群众安置点、物资发放点、医疗救治点等地,佩戴着党徽的共产党员奔走忙碌。受灾群众说,看见党徽闪耀,心里就有了底。

    彝良县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大刚有24年党龄,胸前并列佩戴着党徽和工作牌。地震后,王大刚主要负责伤员的临时救治、留院观察以及重症伤者的排查,经手的伤员到目前已逾80名,常常忙得几顿饭并成一顿吃。“大灾面前,正是党员经受考验的时候,老百姓都看着党员,再苦再累也应该!”他说。

    在贵州省威宁县受灾乡镇,由当地党员自发组成的多支“群众党员背篼服务队”十分抢眼。这些队伍穿行在每个需要物资救助且交通不便的村组当中,为受灾群众运送生活物资。云贵乡检角村村民陈科军说:“没想到我们这么偏的地方,党员都能及时给我们送来吃的用的,太感谢了。”

    坐落在彝良县城一块高地上的彝良示范小学是当地最好的小学,在地震中没有受损。自7日地震发生后,这里成为县城附近许多受灾群众的安置点。学校后勤主任、51岁的老党员贺声彦这些日子就没有好好休息过,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他告诉记者,地震当日恰好学生放假,学校全天进行教师集中培训。震后不久,越来越多的受灾群众向学校涌来。

    地震当晚,学校一下挤进了6000多名群众,其中不少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学校全体老师紧急行动起来,成为义务服务员,全力疏导安排避难群众。校长尚定平对贺声彦说:“要确保把受灾群众安置好,不能有闪失。”整个晚上,老贺与另外几位党员老师未曾合眼,始终在维持秩序,保障受灾群众的生活急需。

    8日,抗震救灾指挥部确定示范小学为救灾安置点,救灾帐篷也运到了,整个安置点有2000多名受灾较重的群众留了下来。老贺更忙了。“这些天,受灾群众走了一拨,又来一拨。每天都需要挨个儿询问重新登记,工作量极大,但这是确保受灾群众安置、发放救灾物资不落下一个群众的基础数据,难度再大也得做!”

    老贺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党员老师几乎把全部时间都放在了照顾受灾群众上,自己的家事根本管不了。由于太劳累,许多老师都感冒了,但稍微吃点药应付一下,就又继续忙上了。“教书育人,重在为人师表。党员老师,更要做表率。”

    13日,彝良地震抗震救灾已进入第7天,记者在示范小学看到,全校88名老师中仍有84名老师坚守在学校安置点忙碌着。

    攻坚克难,党旗矗起来。一个个“帐篷党支部”,就是一个个抗震救灾第一线坚强的战斗堡垒;一面面迎风飘扬的党旗,引领着灾区人民战胜灾难,重拾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彝良地震发生后,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凝聚人心,众志成城,与灾区人民一道,为夺取救援抢险、抗震救灾的胜利不懈努力。

    中组部在地震第二天便向云南省委组织部和贵州省委组织部发出通知,要求灾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同时,从代中央管理的党费中下拨300万元,支持抗震救灾和救助受灾党员群众。

    云南省委组织部与贵州省委组织部也下发通知,要求市县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领导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力以赴抗震救灾。

    地震当天,云南昭通市委组织部与贵州毕节市委组织部提出,党员干部在群众最需要的关键时刻站出来、冲上去,让群众在任何时候都能听到党组织的声音,看到党员和干部的身影,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在重灾区彝良县洛泽河镇洛泽河村,共产党员、麻窝电站厂长邓正斌在地震发生后,大声向乡亲们报警,并叫上同为党员的儿子邓晶、女儿邓倩,在村里四处救人。救人告一段落,他就将家里常备的党旗取出,插在家门口。回忆起这一幕,村民梁祥春说:“看到了党旗,心就不慌了。”

    罗炳辉将军是云南彝良人民的骄傲;罗炳辉将军广场是彝良人民的精神高地。

    现在,这里是当地主要的受灾群众安置点。最多时有近3000人。大河边社区党总支书记许定会告诉记者,地震后,到罗炳辉将军广场安置点的受灾群众越来越多。社区党员主动到安置点为受灾群众服务。9月9日,社区党总支在罗炳辉将军广场安置点的一顶帐篷内,成立了临时党支部。

    “叔叔,腰还疼不?要不要再检查一下?”“大姐,马上要开饭了,准备吃饭吧。”“小兄弟,水果一定要洗干净再吃啊。”13日下午,记者在这里看到,党员刘洪盛正一个帐篷、一个帐篷走访安置点的群众,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刘洪盛是彝良县小草坝乡的党员,他的家乡在这次地震中受灾较轻。10日晚上,刘洪盛在电视上看到罗炳辉将军广场成立了“帐篷党支部”,当即乘车赶到这里,加入到为群众服务的行列中。

    据许定会介绍,成立这个“帐篷党支部”以来,已有上百名其他地方的党员加入进来。

    据了解,目前彝良县正积极开展“党员找组织、组织寻党员”行动,在县城5个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成立了“帐篷党支部”,下设98个党员责任区,每个责任区都有1名党员直接联系和服务受灾群众。

    这是一面面挺立于地震灾区,永不褪色的鲜艳党旗:

    解放军、武警、消防等各方人员迅速成立党员突击队,奔赴一线,搜救、转移、安置,钢铁一般的毅力筑起坚强堡垒;

    暴雨如注,余震、泥石流不断,洪水泥沙淹没道路,通讯时断时续,云南边防总队医疗救援队党员突击队,穿梭在去洛泽河重灾区的路上,鲜红的队旗迎风猎猎;

    贵州威宁县在第一时间派出13支“党员工作队”奔赴灾区最前线,云南彝良县紧急组建132支“抗震救灾共产党员先锋队”前往乡镇、村组帮助抗震救灾、组织村民自救。

    党员干部们的模范行为深深地感动和感染着灾区群众,超过1300名社会各界人士主动加入抗震救灾志愿者队伍。

    乌蒙山无需悲伤,洛泽河不必呜咽。

    滇黔地震灾区,党旗随风飘扬,堡垒坚固屹立,各级党组织始终站在抗震救灾的最前列,充分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点亮了灾区人民抗击自然灾害,无惧艰难困苦,共建美好未来的希望。(记者储学军、王长山、王丽、徐俨俨、赵大春、李怀岩、闫起磊、周洪鹏)

 
 
 相关链接
· 云南彝良大寨小学板房教室复课
· 武警交通部队官兵昼夜奋战确保彝良救灾通道通畅
· 武警官兵深入彝良少数民族村寨运送物资巡诊治病
· 彝良地震灾区雨后清淤
· 彝良地震灾区消杀防疫情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