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云南:城镇上山农民进城 守耕地红线 托民生底线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4月14日 07时14分   来源:人民日报

    “滇中粮仓”宜良县给记者推荐“看点”:近年来,县工业总产值翻了一番,坝区基本农田面积同时增加近5万亩,还开展了“工业反哺农业”试点。

    宜良县的“看点”,是云南省“城镇上山、农民进城”政策的一个注脚。

    “城镇工业山坡建,良田美景留子孙。”从2011年9月至今,云南省新型城镇化的探索已进行一年半了,城乡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人的城镇化”如何实现?近日记者来到昆明市宜良县和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古城区,观察云南用地上山的实践成效。

    守住“红线”:让城市和乡村“和谐共处”

    云南平地只占6%,城镇化率比全国低10多个百分点,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和保护耕地红线之间的现实矛盾摆在面前。宜良县搞工业上山,就经历了一个从“事件”到“经验”的“悲喜交加”过程。

    2011年,宜良频频处在违规用地的“被告席”上。一开年,狗街镇龙华村村民就因征地不断上访;4月底,在耕地里开挖“千亩人工湖”事件被国务院纠风办和国土资源部调查;与此同时,北古城镇大薛营村村民也在因征地上访……

    困扰之际,宜良把眼光从坝区转向了占国土面积85%的山地。但在当时,因政策不明,“上山”也有违规的地方,宜良一面认真对待上级检查,一面因地制宜:将原定在大薛营的饲料基地挪到了山上。

    比之宜良县,玉龙县的土地更金贵。作为旅游城市,丽江市对田园风光的保护也更严。曾经一个投资20亿元的项目拟在拉市海片区的坝子里开建,开发商把征地保证金都交了,丽江市的新规却界定“此地不得开发”,玉龙县只能眼巴巴看着煮熟的鸭子飞走。

    从1996年到2009年,云南省的274万亩建设用地中,有204万亩落在了坝区耕地里。2010年全省10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已被建设用地占用近三成。走符合云南实际的城镇化道路,就得跳出“发展必占农田,城乡此消彼长”的老思路,把目光转向别处。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总规划师赵乔贵告诉记者,历史上云南各族人民就很珍视坝区农田,盖房子都在山脚下,舍不得迈向田地一步。

    2011年9月,云南省召开“保护坝区农田 建设山地城镇”大会,提出“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转变建设用地方式,严格保护耕地尤其是坝区优质耕地,用好用足国家低丘缓坡地综合开发试点省土地政策,引导城镇、村庄、工业向适建山地发展。

    用地上山,让云南坝区耕地中基本农田增加了300多万亩,保护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而全省到2020年建设用地的总规模也增加了260多万亩。从此,宜良县用地上山从“事件”成了“经验”。玉龙县也不再“两难”——到2020年,该县耕地保有量为4.41万公顷,比上级下达的指标还多0.42万公顷,基本农田比上级下达的多0.17万公顷,而建设用地规模却新增了3000公顷。云南城镇化和农业发展,城市和乡村,从“此消彼长”变成“和谐共处”。

    保住“绿线”:城在山中,房在林中,人在绿中

    城镇上山守住了“耕地红线”,还要保“生态绿线”。云南省提出“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打造与自然地貌融合的城镇风貌,让“城在山中、房在林中、人在绿中”,而非“把树砍了盖房子”。

    丽江火车站,雄踞在苍翠的五台山下,一派纳西族建筑风格。站在站前广场上,阡陌纵横的丽江坝子尽收眼底,天气晴好时,可远眺玉龙雪山,好一座“观景车站”!可有谁想到,脚底下的广场是“削峰填谷”来的,之前是一片荒地、垃圾场和坟场。

    生态保护,知易行难。丽江火车站历经三次选址,前两次车站都计划设在坝区,铁路线横穿沃野田畴。可挪到五台山片区,光建设成本就增加了1亿多元,全由地方承担。加上周边设施配套,云南省为丽江火车站多掏3亿元,其中丽江市拿了8000万元,玉龙县拿出2000万元,玉龙县的领导为这2000万元“挠破了脑壳”。但今天看来,正如在此游览的旅客所言:“多花了几个亿?值!”

    来丽江旅游,很多人喜欢束河古镇的清静自然。其实,束河的生态承载能力也已到极限。如今在束河古镇以西的半山腰,一个集新农村示范区、乡村旅游区、养生休闲区为一体的红山项目正在建设,项目占地总面积4000多亩,其中建设用地不到1/4。在这里,上千年的栎树、大片的原生林被完整保护,建筑、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开发商把田地租过来又交给农民种,还发补贴,条件是只能做生态有机的观光体验农业。

    玉龙县实行“原生林地保护”,开发中3米以上的原生林须保留七成以上,县里专门抽出40人到项目工地实地监管。同时坚持先生态、后城镇,先规划、后开发,保留绿地、建设荒坡,严控上山用地的建筑高度和绿化率。也在五台山上的翔鹭酒店项目,271栋住宅依山就势,在树林中若隐若现。

    即便从眼前看,生态保护也并非全是“赔本买卖”。丽江火车站的建设也带动了五台山片区开发,玉龙县将156亩建设用地分成17宗地块,公开拍卖吸引社会投资,平均每亩地拍出47万元,又回头用于投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托住“底线”:为村民“盖两床被子、穿十件衣服”

    云南农村人口居住十分分散,13万个自然村遍布山坡谷底。城镇化和城镇上山的过程,也是让农民下山向城市或宜居地集中,实现“城乡统筹”的过程。

    宜良县北古城镇先觉村,七成多土地被“上山”的工业园区占用。为协调好经济发展和农民利益,宜良县给先觉村1111名村民“盖两床被子、穿十件衣服”,即整村叠加一个集体居民户口,让他们兼具农民和居民两种身份,保留作为农民享有的土地林地、宅基地、集体资产收益、惠农补贴和计划生育五项权益,同时享有城镇居民就业、养老、医疗、教育和住房五项保障。

    党总支书记杨勇介绍,先觉村原来在镇里拖后腿,如今路灯、公厕一应俱全,道路硬化、村社美化,盖新房的人家到处都是。先觉社区更大的变化是群众的变化,从不会做生意到如今去附近的工业园区搞餐饮、开商店,从有钱存银行到学会买商业保险。已经转为“城里人”的陈雄艳说:“不种地了,保障有了,生活比以前要好过了。”

    先觉社区建起了“社区服务站”,对群众来说,最大的收益是失地农民保险和养老保险。作为宜良县的“试点”,先觉村居民每月可领取失地农民保险360元,养老保险160元,两项合计比其他村多出200元,县里为先觉社区试点每年总投入近280万元。在教育方面,村里孩子也可以到县城的小学读书。村民李志勇搬到了县城里谋生,享受到城里的教育待遇,儿子李金霖正在县城清远小学读书。

    为保护好农民利益,玉龙县在城镇化过程中则通过“返还地”为失地农民留足发展空间:依法补偿后,再将10%的征地返还给村集体,“返还地”可用来联合开发或租赁,给农民稳定的保障。10年来,玉龙县征用土地2万多亩,2000多亩“返还地”为失地、少地农民营造了在城镇化中的“避风港”。

    城市化的核心是人的转变。为了化解进城农民的“前瞻之愁、后顾之忧”,和先觉村的农民一样,云南省进城农民正享受着“盖两床被子、穿十件衣服”的保障政策。目前,户口“农转城”迅速推开,截至2012年底,全省转户人数已高达260万人,“两床被子、十件衣服”的其他保障政策也在逐项落实。 

 
 
 相关链接
· 李克强考察时强调:以农业现代化支撑新型城镇化
· 国开行与安徽省政府共同推进安徽新型城镇化建设
· 专访民政部副部长戴均良:新型城镇化要有新举措
· “太阳能小镇”探索新型城镇化模式
· 人大代表热议农业大省河南的新型城镇化路线图
· “新”在哪里——代表委员三论“新型城镇化”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