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新华网评:让科技创新在市场的“沃土”中不断结出硕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年01月10日 20时24分   来源:新华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10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要通过深化改革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除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研究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政府要重点加大支持外,其他科技创新活动在研发方向、资源配置和经费使用、项目评审以及成果评价和应用等各个环节,都要放手让市场“说话”,让科技创新在市场的“沃土”中不断结出累累硕果。

    李克强总理的讲话再次向我们表明,在科技创新上,政府、市场分别应该扮演何等角色。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开启“中国梦”的一把至关重要的钥匙。正如总理在讲话中所言,面对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性交汇、抢占未来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面对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上升、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挑战,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过去在中低端产品上形成的竞争优势也在逐渐减弱,我国经济增长已进入从高速到中高速的“换挡期”,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有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才能更多培育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才能有效克服资源环境制约。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在科技创新中角色错位,尤其是一些政府用行政手段大包大揽、直接接入或干预科技创新活动,统得过多,管得过严,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越位了。这种做法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抑制和抹杀了部分科技创新者的激情、思想;另一方面,大量的所谓科技创新成果,由于不适销对路、脱离实际,尤其是那些政府“长官意志”“拍脑袋”定项目的科技成果,尽管耗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结果“刚刚出生就夭折”,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之,现在一些科研工作者,缺少调查研究,“坐书斋而论道,孤幽然而居象牙之塔”,为了发表论文,为了完成任务而搞所谓的科研项目,不管有没有用,只要成果一旦获奖,便大功告成,多数随之被“束之高阁”。有人戏称为“科研成果的鉴定成了成果的终局和坟墓”。

    科技创新是手段,成果转化才是目的。尤其是我国目前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阶段,因此,必须抓好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怎么融合?怎么让科技创新成果能更加适销对路,而不是“一出生就夭折”?解决的根本办法就是改革。“惟有改革,才能破除阻碍创新的思想藩篱;惟有改革,才能冲破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

    这里的改革,主要指的就是面对科技创新,政府与市场应该尊重规律,各司其职,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具体而言,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创新激励政策、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上来,发挥好“推手”的作用,为科技创新之树“施肥增养”。研发方向、资源配置和经费使用、项目评审以及成果评价和应用等环节,都要放手让市场“说话”。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论述,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事实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

    市场的活力是无穷尽的。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规律。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推动这一战略,重中之重就是要靠科技创新。而要让科技创新发挥最大作用、最大效率,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市场这一杠杆作用。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让市场充分走到前台,才能充分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才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科技创新才能结出累累硕果。(王勉)

 
 
 相关链接
· 从科技奖励五大“关键词”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 专访王楠林:加强科技创新 提升“中国创造”影响力
· 气象部门推动科技创新一周年回眸:倾听科技脉动
· 国家海洋局召开海洋科技创新总体规划座谈会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