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概况 国家机构 政府机构 法律法规 政务公开 政务互动 政府建设 工作动态 人事任免 新闻发布
文字实录 
[郭卫民]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年3月是重庆建立直辖市十周年。十年来,重庆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重庆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王鸿举先生,请他介绍重庆市十年来发展的情况并且回答新闻记者朋友们的问题。今天同时到来的还有重庆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黄奇帆,重庆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范照兵,重庆市政府秘书长陈和平。现在请王鸿举市长做介绍。 [2007-02-27 10:05:03]
[王鸿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在十年之前的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批准了设置重庆直辖市。到现在为止,重庆直辖已经十年了。过去这十年是我们重庆励精图治的十年,是我们爬坡上坎的十年,是我们的经济建设、人的精神面貌都发生深刻而巨大变化的十年。我们用十年的实践证明,中央关于设置重庆直辖市的决断是正确的;我们证明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决定是完全必要的,是卓有成效的;我们还证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重庆市委、市政府以及我们的广大干部群众是非常认真的、是自觉的,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是让老百姓满意的。 [2007-02-27 10:07:47]
[王鸿举]我们认为,我们这十年也证明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十年磨一剑,经过十年的努力,我们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面对未来的十年,我们有了自己的规划,我们充满信心,我们相信趁着现在昂扬向上的势头,重庆将来的发展将会更好更快。借这个机会,我也想向十年来关心、帮助、参与重庆的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我们衷心的感谢。尤其是对响应中央的号召,对口支援重庆三峡库区的各个部委、各个兄弟省市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真诚的感谢!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重庆遇到的困难会更多,取得的成效不如今天这样明显。鉴于我们事前已经散发了相关的背景材料,所以我的开场白就说这么几句话。剩下的时间,我们台上几位来自重庆的代表乐于回答各位关于重庆过去、现在、将来的任何问题。谢谢! [2007-02-27 10:12:26]
[郭卫民]王市长做了一个很简短的介绍,下面我们开始提问。提问的时候还是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为了使更多新闻机构有机会,尽可能提一个问题。 [2007-02-27 10:12:49]
[中国工业报记者]从有关资料来看,近年来重庆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我们想请您介绍一下工业在重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地位是怎样的?是否存在一些不足?未来的重庆工业又将如何发展? [2007-02-27 10:13:24]
[黄奇帆]重庆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工业的发展对重庆的城市化进程、工业化进程、以城补农的过程都起着支柱性的作用。重庆工业在最近的十年取得了长足进步。1996年的时候重庆工业只有一千亿多一点的销售值,去年有4200亿的销售值,十年翻了两番。 [2007-02-27 10:18:40]
[黄奇帆]重庆工业最近几年的发展,从产业结构来说,也从以汽车、摩托车产业为主、一棵树上吊死的产业结构,逐渐发展成为五大支柱产业——电力能源、汽车摩托车、装备工业、重化工、高科技的电子板块。 [2007-02-27 10:20:35]
[黄奇帆]我们把重庆工业的发展战略归纳为五个大:一是要加大投资,“十五”期间工业投资是2000多亿,“十一五”期间我们会有6000亿的投资。二是大基地,我们的工业不是像羊拉屎一样在重庆所有地区铺开,而主要是在30几个工业开发区集聚。三是五大工业支柱集中,这方面投资4500亿左右,所以整个工业6000亿的投资是向五大支柱产业积聚,形成工业集群。我们希望有一批大企业产生,现在工业企业销售值过百亿的集团差不多有十个,我们估计下一个阶段会有更多销售过百亿的集团产生。 [2007-02-27 10:21:54]
[黄奇帆]在这样的推进过程中,应该有一批龙头企业、核心项目、凝聚力、牵引力的项目产生。通过这样的几大发展战略,使重庆的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以前工业的比重占20%几,就是96年前,目前我们的工业比重占35%,我们认为到2010年的时候,工业的比重会达到42%左右,加上建筑业,第二产业比重会达到50%,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主导作用。 [2007-02-27 10:23:32]
[黄奇帆]我补充一句,关于重庆工业的效益,十年前重庆工业总效益是亏损的,2000年扭亏为盈,有15亿元利润,2006年工业利润有155亿。重庆工业的总资本是1500多亿,国有、外资、内资、民营,各种工业资本1500多亿,资本回报率是10%,重庆工业效益总体上在全国来看都是比较好的。 [2007-02-27 10:24:02]
[中央电视台记者]请问王鸿举市长,重庆直辖十年来,你认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在探索中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地发展的过程中,重庆市取得了哪些经验呢? [2007-02-27 10:25:47]
[王鸿举]变化最快的、最直观的是经济总量变大了。在会前我们已经散发了资料,大体上可以这样说,直辖之初就人均GDP而言,重庆只占当时全国平均水平的70%,到去年我们提高到了78%,就是说和全国平均水平的距离是在缩短中。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用两个数据来说话:一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大体上都翻了一番。二是居住条件显著改善。直辖之初我们的农民兄弟人均居住面积是24平方米,现在已经达到33平方米;直辖之初城市居民的平均居住面积是7.65平方米,去年已经达到了24平方米。 [2007-02-27 10:27:51]
[王鸿举]在我们的城市居民当中,现在已经生活在新型的小区里面,住在楼盘里、享受物业管理的,在重庆主城区已经达到了82%。人均居住面积在6平方米以下的困难户全部由政府资助住进了廉租屋或者是专门为他们建设的低价提供的经济适用房。他们的居住面积都提高到了10平方米以上。联系到刚才那位先生的提问,我想说这样几个数据,说明重庆的经济正在迅速成长当中。 [2007-02-27 10:28:17]
[王鸿举]就第一个变化而言我举两个数据。一是工业产出当中的高新技术产品,直辖之初在产出当中占的比重是5.6%,去年则达到了20%。第二是工业企业专利获得授权,直辖之初是240多项一年,去年是4540多项。 [2007-02-27 10:32:00]
[王鸿举]第二个明显的变化在交通,在于城乡建设的面貌。交通上,过去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现在我们的交通有明显的改善,直辖之初最长、最远的县城到市区要走两天,现在我们搞了“八小时工程”,最远的县到市区所在地8小时之内都可以到。在主城区,在环形高速的范围之内,任何一个地点到市委市政府,或者到你想去的目的地,半个钟头就可以到达。最典型的,举一个例子——大桥,比如说嘉陵江大桥,直辖之初我们建成的是8座,去年年底我们已经建成36座;现在在建的,到明年要竣工的还有5座。  [2007-02-27 10:34:32]
[王鸿举]中央电视台前不久播出了一个《再说长江》连续剧,可能很多人都看过,里面特别重点介绍了重庆,把重庆的十年前和十年后做了一个对比,里面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说到重庆的时候称:“这是每三个月都要更新一版地图的地方”。这是事实。 [2007-02-27 10:35:00]
[王鸿举]第三个变化在于我们的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直辖之初是20%,现在已经是32%。中央电视台每天都要播空气质量报告,在2000年的时候,重庆质量优良的天数是187天,去年是287天。重庆地处长江上游,长江的水质,我们肩负着重要责任。在直辖之初,所有的监测断面不时都会出现四类水质,去年365天当中重庆所有的监测断面没有一处一次出现过四类水,都是三类水、二类水,其中91%的监测结果是二类水。 [2007-02-27 10:36:44]
[王鸿举]第四个显著的变化在于移民。重庆设置直辖市是和移民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到去年年底为止113万移民当中已经动迁了102万,因为淹没或关闭企业而导致的移民高峰期我们已经度过了,现在库区产业空虚的问题正在逐步向好的方向变化。到去年年底,我们已经做到每一个移民家庭至少有一个人从事二、三产业。 [2007-02-27 10:40:29]
[王鸿举]至于经验我想主要说两条。一是小平同志当年告诫我们的,什么错误都可以犯,丧失机遇的错误不能犯。我们这次紧紧抓住了大气候赋予我们的各种机遇,比如说西部大开发的机遇,重庆直辖本身的机遇,三峡库区的搬迁,实际上是结构调整的机遇,还有我们正在贯彻的科学发展观,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机遇。 [2007-02-27 10:42:49]
[王鸿举]第二就是重视教育,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来加以重视。我们已经全面完成了普九,已经全部还清了在普九过程当中出现的欠债。我们已经全部消除了中小学危房,尤其是过去大量存在于农村的危房。 [2007-02-27 10:43:24]
[王鸿举]从去年开始我们实行了这样一个政策:城乡困难家庭的子弟,初中毕业以后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这里主要是指中等职业教育的学习,全部由市财政予以资助,农村的孩子每人每月200元,城市的孩子因为有低保支持,所以每人每月100元。大学在校学生直辖之初的时候是15万人,到去年重庆的大学在校生已经达到57万人。 [2007-02-27 10:43:51]
[CNN记者]王市长您好,我觉得如果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城市能够像重庆一样,经过行政管理方面的调整也就是成为直辖市之后,在短短的时间里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过去十年重庆取得的成就确实是举世瞩目的,也许对于其他城市来说,可能需要几十年或者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够取得像重庆这样的成就。但是这些成就是非常令人赞叹的,同时也让人感到有一点担心。随着这样快速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压力,对于资源、人口以及环境带来一些问题。你认为这个过程当中对于资源、人口以及环境带来的压力是不是很严重。出现这样的问题,好的一面是什么,有没有负面的影响?作为一个市长,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感觉到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或者说能够让你失眠的问题是什么? [2007-02-27 10:47:55]
[王鸿举]谢谢你,我记得每一次这样的场合都可以见到你,而且都有你的提问,很高兴我们之间能够展开交流。在重庆发展当中,现在我们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当中,应该充分发展,同时要保持工作的协调,平稳发展,不能太急、太快。 [2007-02-27 10:48:29]
[王鸿举]比如说现在市政府最忧心的事情,就是典型的“二元结构”问题。重庆3100多万人,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我们的城镇化水平只有41.7%。每年这个数据的变幅是1.5%-2%,我们认为在当前对重庆来说是合理的,虽然时不时有这样的冲动,想再快一点儿。 [2007-02-27 10:48:51]
[王鸿举]因为这涉及两个问题:城市能够提供多少就业岗位?城市的公共设施每年能够承担多少新进入的人口?另一个相关联的问题就是农村的服务体系建设是不是能够相应跟进?在大量的青壮年、高素质的农民离开了农业生产进入二、三产业以后,在家里的人怎么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使我们的农业产出不至于减少? [2007-02-27 10:49:35]
[王鸿举]所以我们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以看待,每一个五年做规划的时候,甚至每一年做工作安排的时候,都要做方方面面的考虑。我们感到庆幸的是总体上讲进展是好的,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是平稳的,我们没有看到像国外一些大城市,比如说我去过的一些国外的大城市出现的贫民窟的问题。 [2007-02-27 10:49:57]
[王鸿举]再一个就是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这个方面我们在直辖之初就把它作为放在第一位的问题。直辖以后的前五年,在生态环境上我们的投入是550多亿,据我所知在兄弟省当中,和我们的财政收入、GDP相比较,这是一个高数字。每一万元工业产出的标准煤的消耗,去年的数据有待国家统计局的确定,我这里不说。但是直辖之初我们每一万元工业总值当中,我们的能耗是3.7吨标准煤,而前年我们已经降到2.8吨。常常让我睡不着觉的就是这些问题。 [2007-02-27 10:53:23]
[土耳其世界新闻社记者]重庆直辖之后发展很快,进步也很大。但是这也带来了很多困难。因为我以前在重庆留学,所以我很关心重庆的发展。我想问的是重庆的环保问题,市政府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这些具体的问题? [2007-02-27 10:53:42]
[王鸿举]我们搞了“四大工程”——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宁静工程和绿色家园工程,每项工程都有长期的安排和年度计划。我就每个方面说一点所做的具体工作。蓝天工程方面,我们完成了改变主城区燃料结构的任务,以前重庆主要是燃煤,现在主要是燃气。同时我们关闭了所有危害城区空气质量的污染企业,有些还有必要的就搬到郊外进行技术改造,如果连改造都没有必要的企业,就干脆关闭,已经关闭的有39家。 [2007-02-27 10:54:54]
[王鸿举]大家可能都知道重庆曾经有一个别称——“雾都”。我查了一下资料,那个时候重庆每年的雾天,平均是110天。最近这四年,平均每一年是51天、52天(雾天),减少了一半。就碧水工程而言,我们采取了两个硬措施,在所有县都已经建了污水处理厂和标准化的无害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了7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经接近90%。在直辖之初这两个数据都是零。我常常为这个感到自豪。 [2007-02-27 10:56:49]
[王鸿举]宁静工程,就是对噪音的控制。无论是在街道上,还是在社区,我们都采取了很多措施。这个说起来一言难尽,每个措施在这里说都可能显得琐碎,但对我来说都很重要。绿化,刚才我说了全市的绿化率。现在我补充一个数字,城市人均拥有的绿地,直辖这十年翻了一番,所以重庆的城市更美了,不光美在高楼大厦,首先美在生态环境的改善上。 [2007-02-27 10:58:29]
[中国日报记者]听说重庆在谋划打“直辖牌”,请问王市长,“直辖牌”具体有什么含义?刚才你提到重庆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比较突出,重庆怎么利用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发展呢? [2007-02-27 11:00:07]
[王鸿举]打“直辖牌”是一种不很规范的说法。我们的本意是,进一步、更充分地发挥在中国唯一有三千多万人的直辖市的体制优势,把重庆的事情办得更好。这就联系到你的第二个提问,就是重庆如何进一步按照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要求,把城乡统筹抓得更紧一些,而且搞出自己的特色来。 [2007-02-27 11:06:15]
[王鸿举]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一小时经济圈”的问题。现在我们按到市区一小时里程的半径考虑,画了一个“一小时经济圈”。它以现在主城九区为核心,现在占的面积是二万多平方公里,不到全市八万多平方公里的三分之一,但是人口已经集中了60%,它的GDP总量占全市的78%。这个圈现在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将来会更快。我们想让人口进一步向这个区域集中。它的GDP的产出将会占全市的90%。 [2007-02-27 11:06:49]
[王鸿举]在这个过程中,现在最高的时候已经达到2%的人口的转移,梯度转移:高山上的向中山的移动,中山的向乡镇集中,乡镇里外出打工小有资产的人集中到县城。还有一部分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主城区,他们搬入了主城区。  [2007-02-27 11:08:38]
[王鸿举]产业结构调整也是与之相匹配的。我在这里还想说,十年前,重庆和四川是一家人,重庆现在所在的行政区划是从四川分出来的,这个很多人都知道。我们已经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两届领导多次磋商,在人代会以后我们会有进一步的动作,会促成两省市之间进一步的更密切、更有效的合作。 [2007-02-27 11:08:58]
[王鸿举]按照我们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点、线、面梯次发展的战略,按照西部大开发的要求,要在有条件的地方、重点区域加快发展。我想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和四川的兄弟们联手,在西部打造中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体。 [2007-02-27 11:11:39]
[香港凤凰卫视记者]刚才您已经说了自己最忧心的事情。我想请问您做市长以来最骄傲的事情是什么?我想知道您如何评价自己的工作。现在三峡库区存在就业不足的严重问题,贫困人口的数字也是非常庞大的。您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切实实现三峡库区的安稳致富? [2007-02-27 11:12:00]
[王鸿举]你问的是一个连珠炮式的问题。按照以人为本的观点来看问题的话,我认为这些年我们做了一个很实在的事情,值得在这里说一说,就是安全生产的管理。直辖之初,重庆每年发生的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都是十几次,最高的是1998年,那时候我分管这项工作,我记得是19次。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好转,我们采取了大量的安全措施。在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责任的同时,我们已经制定了行政首长责任追究制,已经追究了40多个人。这是需要的,但还是不够的。重庆农村多是山区,车祸频频,我们就把高速公路上的防撞栏移植到农村公路,目前为止我们搞了3500多个,凡是上下落差超过6米的我们都安装了防撞栏,驾驶员们把它称为“生命栏”,减少了很多很多事故。 [2007-02-27 11:16:35]
[王鸿举]三峡工程库区确实至今还存在产业空虚的问题,我刚才说正在向好的方向演进,但是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我这里说一个实际的数据,调查失业率,前年这个区域高达12.8%,去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下降到11.5%,我说向好的方向演进,有数据来支持我的观点。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之下,去年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在今后五年当中要投入550亿加强这个区域的工作。 [2007-02-27 11:17:15]
[王鸿举]这里我着重就三件事情做说明。一是发挥我们体制的优势,对口支援。沿海的发达省份,每一个都对口支援我们库区的一个县,比如说广东对口我们的巫山县、上海对口我们的万州区。重庆一共有九个区,除了现在的渝北区本身有移民外,其余的八个区分别对口我们库区的重点县、困难县。 [2007-02-27 11:18:24]
[王鸿举]第二,我们建立了相应的基金,对进入这个区的新办企业,包括外资企业、民营企业都给予政策的支持,比如说贴息、资本金的补充。我们还和国家开发银行联手,重庆市政府投资10亿,开发银行投资10亿,作为资本金搞了一个担保公司,对于民办企业中没有资产可以抵押的单位,我们提供担保。在土地配给、人员供应这些方面,我们也在重庆把整个库区放在第一保障区来对待。第三,还是我刚才说的问题——人的素质,事实上我们已经在移民的下一代当中开始普及十二年制的教育。 [2007-02-27 11:20:15]
[澳门日报记者]在材料中我看到一句话:“在CEPA的框架下渝港、渝澳的合作全面展开”,我发现很多澳门的企业家也非常重视渝澳的合作关系,澳门特首何厚铧先生更是带了强大的代表团到重庆访问,渝澳大桥也已经建成通车,所以两地的合作空间和潜力是很大的,王市长能不能介绍一下渝澳合作的前景? [2007-02-27 11:23:25]
[王鸿举]这个请黄奇帆常务副市长回答。 [2007-02-27 11:25:52]
[黄奇帆]澳门和香港都是世界级的国际大都市,是金融、贸易、物流的重要的国际中心。重庆作为西部最大的城市,具有广阔的市场资源和各方面要素的匹配条件,所以港澳和重庆合作发展的潜力是非常大的。过去十年,特别是过去五年CEPA实施以后,港澳和重庆的合作与发展有了非常大的进展。 [2007-02-27 11:26:50]
[黄奇帆]港澳和重庆的合作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投资贸易领域,港澳地区对重庆的投资,占整个重庆外资投资的44%。重庆外资投资的重要比重是港澳投资。 [2007-02-27 11:27:05]
[黄奇帆]就投资的具体案例来说,比如说香港的瑞安集团在重庆化龙桥地区投资100亿的房地产,其中有一个98层的高楼,今年将要开工建设。香港国际集团在重庆的北部新区搞了一个财富广场,今年要竣工了。澳门方面,渝澳大桥是投资了15亿的一个桥梁,是澳门在重庆的重要投资,澳门方面有很多资金在重庆投资房地产、物流,以及农业产品方面的项目。 [2007-02-27 11:29:38]
[黄奇帆]重庆的农业有一个很好的农产品就是柑橘,是很好的品种,澳门的恒河集团在重庆投资柑橘方面的产业已经有八年时间。香港也是亚太区重要的资本市场的中心,所以重庆过去几年有重庆钢铁、长安物流、庆铃汽车在香港上市。今年重庆也会有重庆商业银行、重庆商社集团、重庆的机电集团都在考虑整体到香港上市。最近我们已经把香港的一家银行引入重庆商业银行,成为其战略合作伙伴。 [2007-02-27 11:35:19]
[黄奇帆]在实施CEPA措施以后,重庆市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都签订了“9+1”和“8+1”框架下的战略协议。最近一两年香港的重庆周、澳门的重庆周,重庆的香港周、重庆的澳门周,一直如期的举办。在CEPA的框架下,香港和澳门有一千多种产品可以以零关税输入大陆,目前香港、澳门的产品已经有100多种是按照零关税在重庆销售的。随着重庆在西部地区的重要性越来越大,重庆与香港和澳门的联手合作、互助互补一定会更加活跃。 [2007-02-27 11:39:47]
[王鸿举]顺便也请两个特区来的记者转告一下两地对重庆感兴趣的人。我们去年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5.4%,春节期间香港在重庆办了名表珠宝展,只展不销。我去看了这个展览,市民感兴趣的程度,据参展人员说,超乎他们的预料。李嘉诚先生曾经当面对我说,他在内地很多地方都有投资,但是他最得意、最成功、盈利率最高的在重庆。 [2007-02-27 11:40:19]
[阿拉伯半岛电视台记者]重庆市长、重庆市政府官员,你们好,我是阿拉伯半岛电视台的。大家都知道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大的国家,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最快的,中国的外汇储备是最多的,中国最近又搞了最大的水库项目就是三峡水库项目。所以我想问,三峡水库对重庆、对四川以及附近地区到底带来了什么好处?另外又有什么损失或者损害呢?重庆政府和附近地区的政府对这些问题做了一些什么工作呢? [2007-02-27 11:40:38]
[王鸿举]修建三峡工程,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防洪,这主要是对重庆以下的中下游而言。二是畅通了航道,这在重庆,现在的效益已经是非常明显的,差不多以原来的拖头,以同样的马力,现在可以拖三倍的运量舶船。三是发电。在前两年困难的时候,重庆的发展得到了来自三峡电力的支持。大而言之是这三个方面。重庆的感受还有一点,利用三峡动迁的机会,利用国家赔偿,我们进行了自己的结构调整,包括城市建设方面,包括基础设施方面,也包括了工业企业、工商企业方面。 [2007-02-27 11:43:18]
[王鸿举]给我们带来的挑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生态环境,会不会引起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使我们的航运条件反而受到负面的影响?会不会出现有一些藏污纳垢的地方?我们在三峡工程开工之前就开始了相关的研究,有中央主持的研究,也有地方委托相应的研究单位开展的研究。我们认为这样的挑战我们能够对付。 [2007-02-27 11:50:06]
[王鸿举]第二个挑战主要来自产业方面,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要确保这个片区的群众生活因为这个工程而蒸蒸日上,而不是停滞不前。我们正在采取措施,中央予以高度重视,现在的实践也正在证明这里的人是“往高处走”的,库区核心的八个县当中人均GDP的增长是9.9%;现在整个区县看是在提速的过程当中。 [2007-02-27 11:50:24]
[新华社记者]重庆直辖十年来,正在成为我国西部的投资热土。一些跨国公司也纷至沓来,请问重庆在新的发展阶段当中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怎样的独特的投资环境优势呢? [2007-02-27 11:50:47]
[王鸿举]重庆在中西部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特大型城市,现在主城区建成面积400平方公里,集中人口500万。那个地方生机勃勃,确实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为不光是人口高度集中,它还是一个老工业基地。早在抗战时期,中国的第一批工业,当时从沦陷区内迁到重庆。那时候来了2500多家企业,后来,从建国初期的“一五计划”开始,重庆是一个重要建设地区,三线建设的时候大量企业进入;直辖这十年,外地的企业大量进入,所以现在整个区域热气腾腾。我认为这是重庆的一个优势。  [2007-02-27 11:51:04]
[王鸿举]第二是区位。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它的区位,重庆的区位是好的。从经济地理来看,重庆处于祖国的大西南,从自然地理来看重庆刚好在中国的交叉线上,是中点。而且重庆有交通之便,铁路方面正在成为铁道部在中国为数不多的枢纽之一,九条铁路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延伸,其中至少四条高速铁路经过重庆,如果坐火车的话,到广州五个小时,到上海八个小时,到成都两个小时,到兰州三个小时。高速公路,我们重庆也是南北之间、东西之间的结点,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每个方向两条高速路。民航,去年重庆空港吞吐是800万多人,但是增长幅度达到23%,我想增长幅度是全国排位第一的。 [2007-02-27 11:53:08]
[王鸿举]为什么现在大家对重庆感兴趣呢?有两件事情不能不说,一是光纤,现在我们已经覆盖的是十万多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城市而言,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一个高水平的。我们已经做到了每一个乡都可以上网、每一个村都可以通电话。在重庆,手机无盲区。另外就是水运,我们有“黄金之便”,每吨公里四分钱,现在是最便宜的运输方式,它现在的通货能力相当于四条高速铁路。 [2007-02-27 11:53:32]
[王鸿举]第三是体制和政策方面的优势。各位知道我们是直辖市,我们没有中间的地市州的层次,所以我们的工作说通俗一点比较灵便,节奏快,市政府管40个区县,想官僚都官僚不过来。就政策而言,我说两个,一个是西部大开发的政策,15%的所得税税率,那是其他省市所不具备的。当然西部其他兄弟省市也有。但重庆有足够的财政实力,因为我们每年的财政增长都是30%,有足够的实力来实行并且落实这个政策。二是刚才我提到的三峡库区的政策550亿的投入。政策优惠到可以帮助你匹配资本金,包括民营企业,无论是大是小,只要符合我们的产业政策,就给你贷款予以贴息,如果你贷不了款,我还给你担保。中国其他地方恐怕都没有如此丰富的优惠政策。 [2007-02-27 11:57:09]
[王鸿举]谢谢大家的参与、谢谢大家对重庆的关心!最后我想说一句中国的俗话“百闻不如一见”,欢迎各位到重庆来,今年是重庆建立直辖市十周年,如果你去年去过,前年去过,千万不要以为重庆我已经非常熟悉了,不,今年的重庆是十年的重庆。谢谢! [2007-02-27 11:57:51]
[郭卫民]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2007-02-27 11: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