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助力稳增长 172项重大工程分步启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5-22 08:30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字体: 打印本页

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等具有积极作用的水利工程建设,正在快速推进。

5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会议确定,按照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的要求,在今明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将实现新增年供水能力800亿立方米和农业节水能力260亿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7800多万亩,使我国骨干水利设施体系显著加强。

一位业内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较高,再加上水利工程建设对拉动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等都能起到积极作用,水利投资正进入高速增长期。

将迎来投资新高潮

会议认为,当前我国推进新“四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水利设施薄弱仍是明显掣肘。在继续抓好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有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特别是在中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建设一批重大调水和饮水安全工程、大型水库和节水灌溉骨干渠网,十分紧迫和必要。这对夯实农业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将发挥长期的积极效益,也可以增加有效投资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同时,会议指出了五个方面的工程建设规划要求。一要推进重大农业节水工程,突出抓好重点灌区节水改造和严重缺水、生态脆弱地区及粮食主产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二要加快实施重大引调水工程,强化节水优先、环保治污、提效控需,统筹做好调出调入区域、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用水保障。三要建设重点水源工程,增强城乡供水和应急能力。四要实施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综合考虑防洪、供水、航运、生态保护等要求,提高抵御洪涝灾害能力。五要开展大型灌区建设工程。坚持高标准规划,在东北平原、长江上中游等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地区新建节水型、生态型灌区。

一位水利部知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期,水利部向中央做了一个关于水安全问题的汇报,建议加强防洪、灌溉、节水、生态等多类水利工程建设,此次国务院会议确立的水利工程,在接下来将会陆续上马。

实际上,早在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就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即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

根据该方案,一些水利工程建设正在逐步落实,该知情人士说,近年来,加快投入建设的都是比较大型的水利工程,在后续的几年中在该领域将会有比较大量的持续投入。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近年来,水利投入规模正在快速增加。2011年、2012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分别达到3452亿元和4303亿元,两年投资总量超过“十一五”水利投资总规模7040亿元,2013年水利建设投资规模继续增加,达到4397亿元。

从水利建设投资资金来源看,主要包括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和社会资金投入三方面。但是,从投入占比分析,社会资金的投入积极性依然未能有效调动。值得注意的是,在缺乏社会资金的有效参与下,主要依靠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的资金投入,对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推进提出了一定挑战。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改革创新、加强协调,加快前期工作和审批进度。建立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的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管好用好建设资金,确保工程质量,强化建后使用和管护。要统筹使用税费、价格等改革措施促进节水增效,加强终端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使重大水利工程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政府希望建立与市场有机结合机制的意图明确,但是,由于考虑到政策问题、社会安定问题等,政府需要对一些资源价格进行管控,使得社会资金通过水利工程建设盈利能力有限。

水利建设的公益性和社会资金的逐利性是不完全兼容的,这也导致社会资金投入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有业内人士建议,进一步健全特殊经营制度,探索资源、资金、管理的市场化模式,进一步加快水利建设步伐。(记者李彪)

责任编辑: 穆淼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