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6-06 20:00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记者 张晓松)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清理和压缩工商登记现有前置审批事项,逐步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这标志着,以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为目标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已进入“第二季”。

    原有制度框架下,普通人要想创业需要跨越许多“门槛”,其中以注册资本和前置审批最难逾越——要开办一家公司,首先要有足够的资本,然后还要取得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证,才能到工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后者就是所谓的“先证后照”。

    为降低这两大“门槛”,激发人们的创业积极性,去年全国两会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要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并放宽工商登记其他条件。

    今年3月,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企业法人注册资金最低限额、经营场所限制等规定被取消。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迈出第一步后,新登记企业出现“井喷式”增长,一个新的创业热潮正在形成。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再次降低了市场主体的准入“门槛”。

    今后,创业者只要到工商部门领取一个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要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向主管部门申请。在等待许可期间,创业者可以着手开展一些筹备工作,这就为企业先期发展争取了大量时间。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指出,新的改革措施将大幅提升公司的存活率,降低公司的设立成本,促成公司尽快开展商事活动;也将“倒逼”行政审批部门继续清理和压缩现有前置审批事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审批效率。

    记者在先行开展改革试点工作的广东省东莞市了解到,以前在这里办个企业往往要过几十道关卡,办上一两年。为此,一些企业宁可无照经营。“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后,审批事项从188个压到109个,并大多改为后置审批。

    “这就好比先让企业很容易就能领个‘身份证’,如果想从事一些特殊的行业,再去考‘律师证’、‘医师证’、‘会计证’。”东莞市工商局局长范燕彬告诉记者,改革以后,创办企业更容易了,市场也更具活力、更加规范。

    那么,有人担心,实行“先照后证”后,会不会出现一放就乱的问题——一些企业只拿工商执照、不办项目许可证就开业经营?

    针对这一潜在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到放活不放任,防止截留改革红利。

    范燕彬认为,为防止“无证经营”情况的大量出现,政府部门应早有预案,特别是各许可部门要对所主管行业的新办企业“一管到底”。如果一家企业长期不办理许可证,相关部门就应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直至派人上门巡查。

    从长期看,要防止“无证经营”,关键是要做到各部门协调配合,同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表示,今后应重新划分各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既要明确许可部门的审批责任及监管责任,也要明确登记部门的工作配合责任,由“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宽准入严监管”,由事前审批为主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为主。

责任编辑: 刘啸萱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