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综述:专家解读中国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有关问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6-24 19:06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李克强总理于6月16日至21日对英国和希腊进行了正式访问。在访问过程当中,克强总理提到了“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维护者”,包括“包容性发展”、“合作共赢”以及“恢复投资者信心”、“结构性改革”等等这一系列关于中国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词汇。那么,现有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秩序是什么样的?我们在现有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国要怎样进行结构性改革?带着这些问题,2014年6月24日16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黄剑辉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并与网民在线交流。

    以“维护者”角色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

    陈道富表示,李克强总理在访英期间参加了中英全球经济圆桌会议,其中他提到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维护者”这么一个说法,我们要做这个“维护者”,然而,当前国际金融体系虽然还不是一个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的体系,但是对中国来说仍然能够从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里面获得益处。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国更多的是一个维护者的角色。当然中国这些年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始终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过程中也在适度在微调。 

    推动新兴市场国家货币与国际储备货币有机结合

    陈道富表示,这次总理参加中英全球经济圆桌会议,其实释放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信号,其中中方也愿意与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包括机构加强合作,推动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以及国际储备货币的有机衔接。很多网友对此也非常关注,我们之所以要推动新兴市场的国家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的有机结合,是因为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仍然是以美元为主体的,就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储备货币进行竞争的这么一个货币体系。那么新兴市场国家虽然越来越多地转向更加浮动的汇率体系,但是并没有在国际体系里面成为主要的货币体系。所以这是一个一体多元的国际体系,新兴市场国家在这个国际货币体系里面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它在应对危机、在进行国际经济交往过程中这种国际货币体系给它带来的可能是一个顺周期的影响,它的地位、它的责任、它的权力与中心储备货币来说可能不完全对等。

    但在现有格局下这种体系又是由经济体系和长期惯例决定的,所以对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只能在现有的体系里面有机地去适应这种体系,最好就是在没有办法完全使自己成为主要储备货币之前与现今的储备货币国家进行合作。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国跟国之间的货币互换,很多国家都采取互动的或者独立的货币区,当然这个过程通过国际货币体系合作,实现新兴市场国家国际货币储备之间以及货币协调上面有更好的衔接,我想这是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里面新兴市场国家要想获得相对平稳的国际货币环境当中的一个折中的选择。

    以多元、开放、包容的方式创造国际金融环境

    陈道富表示,伦敦是作为除香港以外的世界上最重要、最主要的人民币市场,中国在伦敦直接设立一个清算行来加速伦敦人民币市场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更快、更协调、更多元的发展。如果回到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来说,中国本身就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构成分子,之前中国也在说是一个“维护者”。那么首先是参与,中国是在学习过了以后在适当地在运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为中国金融体系走出去、和国际经济融合做出的一个最好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参与、除了学习、除了应用以外,可能还需要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做逐步的建设者。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和国际经济之间的交往已经从以贸易为主开始逐步加大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在金融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时候,对国际金融体系就会带来一定的冲击,就需要从国际金融体系的规则来考虑我们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特点。因此,需要在参与的过程、融合的过程中来建设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使得它能够更加多元、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适应像中国这样的国家经济体参与全球化,金融体系与国际市场的融合,给中国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国际货币金融环境。

    提倡包容性发展 融入全球化进程

    黄剑辉表示,克强总理提到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包括包容性的发展,这种包容性发展包含两层含义:一个是把一味地谈GDP的增长,扩展到既要考虑经济增长本身,又要考虑增长以后与社会、教育、医疗的关系,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的这么一层概念。第二层内涵就是包容性发展是从全球化、地区一体化的角度,由单一国家自身的增长和发展,延伸到和相临近的区域性国家还有全球化的整体发展。使发展能够惠及全球所有国家。未来的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整个地球逐渐变成了一个“地球村”,谁也不可能离开谁。

    对中国目前来说,我们是一个13亿人的大国,大国的增长必须有大国的风范,而且要履行相应的国际责任,所以对中国来说,提倡包容性发展能够对中国自身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对于其他国家更好地认识中国都有重要的意义。

    放平心态、摆正位置 实现共同发展

    黄剑辉表示,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国家经济规模比较大,发展水平比较高,人口多、市场规模比较大,还有4万亿左右的高额储蓄,比较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比较几个新兴国家,俄罗斯、巴西都是以资源为主,印度是以服务业为主,所以中国在整个新兴市场国家里综合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在这种情况下,和发达市场保持什么样的关系的确很需要进行战略考量。整体上是要构建一个全球视野、互利共赢、结构互补的关系,还要保持一种正确的心态,向发达经济体学习借鉴,从农业的角度发展现代农业,制造业逐渐向中高端发展,服务业也是要逐步进行升级。

    总的来说就是要有开放的心态。发达国家也要有开放的心态,放开一些市场和技术的准入,不要限制过多;中国也要放平心态、摆正位置,不要高估我们自己,也不要低估我们自己,与发达国家构建一个有效的合作机制,实现大家的共同发展。

    未来将与多国建立长效合作关系

    黄剑辉表示,总理这次赴英访问给我们带来了2015年中英双方1000亿美元的经济贸易额,这对很多企业来说将其中受益。未来我们还会和更多的国家建立这样的关系。我觉得中国和英国是两个非常有标本意义的国家,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在英国,她也是十八世纪的老牌工业化国家,中国是21世纪的很重要的新兴国家。这样的两个国家首先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很强,比如说英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基础,还有发达的金融以及先进的科技,在节能环保方面也比较领先,而节能环保是中国很需要的技术,伦敦金融城这种比较先进的金融业模式都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从中国方面来说我们国家有巨大的市场,还有大量的外储,还有以高铁为代表的有竞争力的制造业,这几个方面,特别是我们国家搞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力、资金能力还有技术能力都是全球很难再找到的。英国经过这么多年,它的地铁、基础设施都有所老化。所以从刚才分析的几个方面看,中英两国应该说还是有很多合作的空间的。实现这1000亿美元的增长,我觉得应该是可以达到的目标。除了两国之间的合作,因为我这两年在研究中俄参与非洲发展方面的课题,也与英国的国际开发署,还有英国的相关机构也进行过几次会谈,除了在中英两国本国之内,在促进亚非拉国家发展,特别是非洲发展方面开展联合规划、联合融资,成立合资金融机构和合资公司,我觉得也完全是可以拓展的一个空间。(王欣)

责任编辑: 李平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