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尽快实施“实验室考古”科技支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8-19 18:26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19日电(记者 汪永基)日前在内蒙古呼伦贝尔闭幕的“实验室考古”呼伦贝尔论坛上,针对我国考古领域蓬勃兴起的“实验室考古”发展现状,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北京大学等学术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评估讨论,一致认为要认清发展趋势、加强科技手段、植入科学管理,让考古研究通过“实验室考古”更有效地为文化文物遗产保护服务。

    “实验室考古”是近年来为世界考古学界普遍认同推广的一种和传统田野考古发掘并存的发掘研究手段,被考古学界一些学者称之为是“考古学科的重大突破与发展趋势”。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杜金鹏认为,“目前阶段,‘实验室考古’的历史使命应该是绿色考古的推广、科学考古的追求、遗产传承的担当和实验室考古人才培养。”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唐际根指出,“实验室考古”的出现是考古学发展的趋势与必然。根据文物资源本身是稀缺资源的特性,这种发掘研究的新理念能更有效地在发掘过程保护考古原始信息和出土文物实体,充分利用考古行为资源,让考古学“服务当代社会”。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李存信研究员介绍,“实验室考古”是考古学学科最有前途和必不可少的部分。正在进行发掘的呼伦贝尔地区海拉尔河流域“蒙古族源”考古项目已开始实施“实验室考古”模式,在岗嘎和谢尔塔拉遗址墓葬“实验室考古”的综合实验表明,利用新科技手段和多学科研究的实验室操作,考古信息有益保存明显,出土文物保护效果突出,考古人员在发掘中的精准态度也明显加强。

    李存信说:“海拉尔河流域岗嘎和谢尔塔拉遗址发掘,经过特有专用设备及其相关专业操作程序,与传统田野考古在对比实施中确实体现了“实验室考古”的先进性,有利于考古工作者自觉遵守《文物保护法》,有利于更好地展示文物,有利于探索考古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同时也提出“实验室考古”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有待发现解决。

    部分学者在讨论中还提出“实验室考古”应获得专项经费的支持,应从“实验室考古”概念的界定、规程的制定、人才资格认定规范、成果共享机制等方面深入研究。有学者认为“实验室考古”应以考古为主,保护技术次之,应尽快建立操作体系,在促进考古学发展同时,在高校培养考古学人才时灌输“实验室考古”概念。有学者强调,应进一步考虑大型遗址的“实验室考古”如何进行等问题。还有学者提出,“实验室考古”是考古精细化的发展趋势,应从国家层面上提出规划,建立自己的技术操作标准,可扩大研究对象,考虑把发掘大遗址的“实验室考古”搬到田野中去。

责任编辑: 林巧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