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一带一路”助推中国与巴林关系全面提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1-04 13:33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麦纳麦11月4日电(记者 王波)巴林,一个面积只有70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00万的岛国,犹如一颗美丽的珍珠镶嵌在浩瀚无垠的海湾之中。千里之外,面积超过其上万倍的中国,如巨人般屹立在东方大地之上。

    今年,这一大一小两个国家迎来了建交25周年纪念日,两国都热切地希望以此为契机,在“一带一路”构想推动下全面提升两国关系。

    “中巴建交时间和其他国家相比并不算长,但是两国关系在各领域的发展却非常顺利,特别是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和帮助,”中国驻巴林大使李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1年2月,巴林爆发了历史上罕见的政治动荡,使这个向来平静祥和的小岛经受了暴风骤雨的洗礼。巴林国王哈马德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采取果断措施平息动乱。但这种维护国家稳定的正当之举却遭到世界上有些国家的说三道四。正当巴林急需国际舆论支持的关键时刻,作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大国中国毅然站出来,公开表示支持巴林为维护国内稳定所做的努力。至今,巴林王室和政府对于中国人民给予他们的道义和政治支持还念念不忘,每每会见中国代表团都要提起。

    2013年9月,巴林国王哈马德对中国进行了1999年登基后的首次访问。访华期间,他同国家主席习近平等中国领导人就两国关系进行了广泛深入交谈。访华结束回到巴林后,哈马德国王异常兴奋。他将巴林王室和内阁主要成员召集到一起,向他们讲述在中国感受到的友好情谊和中国的巨大发展变化。他指示,巴林各部门要同中国开展全方位的交流和合作,学习和借鉴中国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今年,巴林第一家孔子学院在巴林大学揭牌。巴林教育大臣马吉德到场祝贺并到学院参观和了解办学具体事宜。他说,巴林对中文教育如此重视基于两种考虑。首先,作为世界古老文明象征的中文,蕴含了丰富的哲学、科学、文学、科技和艺术等元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另外,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凸显了掌握中文的必要性。他希望孔子学院在巴林落户能为进一步促进两国文化交流起到促进作用。

    在将中文教育引进巴林的同时,巴林还派遣留学生到中国求学。“中国大学并不比西方国家的差。我的孩子现在南京一所大学学习医学。他的几个巴林同学有的学习经济,有的学习商业或法律,”一位巴林留学生家长对记者说。

    除了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外,国家间经贸合作在当今世界国家关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紧密的经贸合作可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进而促进双边关系进一步提升。

    巴林,是海湾地区最早开采石油的国家,如今其石油资源已接近枯竭。与其他5个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和阿曼)相比,巴林石油和天然气占本国GDP的比重最小,只有不到20%。为此,巴林希望通过发展金融业、服务业、旅游业和吸引外资以实现经济多元化,振兴国家经济和创造就业机会。

    正当巴林政府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煞费苦心之时,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这正切合巴林的当下之需,得到了巴林的积极响应和拥护。

    今年10月23日,巴林交通大臣兼经济发展委员会代理首席执行官卡马尔·艾哈迈德在北京举行的巴林投资论坛上说,巴林坚定支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愿意推动阿拉伯世界与中国建立利益共同体,为中国企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海湾市场提供便利。

    为吸引中国游客,巴林是海湾石油富国中唯一一个对中国因私护照持有者实行落地签的国家。

    看到近邻阿联酋迪拜的“中国龙城”异常繁荣和给当地就业和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带来的巨大机会,曾经是海湾商业中心的巴林再也坐不住了。巴林宣布投资1亿美元在其北部沿海填海造田建一座占地10万平方米的“中国龙城”,吸引700多中国商户入驻。

    此外,由卡马尔·艾哈迈德率领的巴林高级经贸代表团在北京和广州多地举行项目推介会,鼓励中国企业到巴林投资,参与巴林的国际机场、跨海铁路和住房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

    巴林经济发展委员会商业促进执行部主任菲凡·贾迈勒说,在当今时代,没有任何一国能凭一己之力实现繁荣和昌盛。古老的丝绸之路为中国和海湾国家建立了商贸联系,现代丝绸之路一定能将经济带内国家带上一条共同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 李平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