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速换挡不减势深化改革发新力
——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3-07 20:22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调速换挡不减势深化改革发新力——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向促改革要动力,向调结构要助力,向惠民生要潜力。“三力”齐发之下,经济调速换挡,发展势头不减,结构调优不失速,深化改革发新力。连日来,出席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改革话题,谈体会,谈设想,积极建言献策,共谋发展大计。

调速不减势发展质更优

一年来,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压力虽大,成绩显著。结构调整效果显现,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唐山市委书记焦彦龙对此深有体会。前几年唐山市经济增速都在8%到10%。而过去两年,唐山克服困难向优势主导的钢铁业开刀,共压减炼铁能力827万吨,炼钢2000多万吨,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曾经的经济重镇、钢铁大市来到了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压减过剩产能、削减燃煤消耗、治理雾霾污染,每一项工作都不轻松。焦彦龙坦言:“晚上有时睡不着觉。转型升级,经济增速势必会慢下来,但主动调低增速是为了持续更好发展。”

来自能源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褚艳芳对报告中提到的“向调结构要助力”“实现中国经济体制增效升级”等论述十分赞同。

“前些年一些地方的能源行业增速每年都能达到10%甚至20%,这些增长都是建立在高耗能、高污染上的。数字虽然好看,但要付出环境严重污染的巨大代价,不具有可持续性。这两年政府对清洁能源和治理污染的投入持续加大,可能牺牲掉一部分速度,但综合效益却明显提高。”

全国人大代表、徐工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闫丽娟对“效益提升”也深有感触。徐工集团在财务、经营管理费用都有所降低的情况下,始终没有减少研发投入,坚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等领域挺进。“不能再简单比拼规模,必须要有质量效益,在技术上占据行业制高点,才能成为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一块基石。”闫丽娟说。

培育新亮点把握新机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并提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要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

“经济发展有其内在规律。在一个阶段,往往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经信委主任谢超英说,一些行业衰落了,有的产品甚至消失了,同时又有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涌现出来,并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引擎。

谢超英说,去年一年,湖南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增速高达120%,电动汽车推广了3000多辆,而前几年加起来才推广了几百辆。“再比如,随着轨道交通技术突破,高铁、城铁走入‘寻常百姓家’,世界级难题‘春运’也开始‘平年’化。”

在浙江,云栖小镇、梦想小镇、创客小镇等一大批基于互联网的“众创空间”蓬勃发展,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118家。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说:“这种创新驱动下的蓬勃发展势不可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创业创新不仅可以对冲当前下行压力,更是下一步增长力量的孵化器。特别是互联网领域,创新非常活跃,必将对信息、媒体、消费等行业带来“颠覆性”改变。

“新技术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说,“这次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概念,这将改造很多传统行业的生产模式、经营模式、商业模式,带来无数新的机遇。”

改革再深化焕发新动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能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厉以宁说,发展动力来自人民的创造力。1000万人就业,一个就业单位只要创造6万元的GDP,就可以拉动经济增长1到2个百分点。

“这要求政府必须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吴晓灵认为,去年最大的亮点就是改革,“政府通过主动瘦身、公布权力清单、下放审批权限,营造了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增强了发展动力、激发了市场活力、提高了行政效力,改革红利在一步步纵深推进中加速释放。”

湖南省2014年新登记企业户数、注册资本(金)比上年分别增长34.7%和89.1%。“这种改革要比中央给多少项目、给多少钱对稳定经济增长来得更快,效果更好,更长远,更彻底。”谢超英说。

“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主线。价格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财税金融体制等都是重头戏。”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主任黄方方说,广西将放开桑蚕茧、电信业务资费等商品和服务价格,核定高速公路收费新标准,启动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当前经济发展面临一些瓶颈,必须通过改革去破解。”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设限额。这令全国政协委员、林达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晓林感到欣喜,“我们民营企业关心金融改革,也想参与金融改革。如果监管部门把这些改革措施落实到位,中小银行就会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将大为缓解。”(记者赵晓辉、齐雷杰、卢羡婷、丁文杰、陈刚)

责任编辑: 王洋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