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办力促文件发布速度 避免文件原地“打转”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4-30 14:00 来源: 央广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刚刚看到的最新发的文件,一看发文的日期是十天半个月前、甚至是几个月前的!在4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对文件运转流程提出严厉批评:“我们国务院的领导同志常常半夜拿到特急文件立刻就批了,但有些部门、地方的文件却经常在那里原地‘转圈’。这种现象必须坚决改变!”

  今后,这种情况可能将不复存在了,因为国务院对文件运转流程立下了特别具体、细致、明确的新规矩。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最新下发的通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文件,无论是拟以国务院或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的,还是拟以部门名义印发或联合印发的,都须在会议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印发;有重大修改意见需要协调的,须在10个工作日内印发。

  这是国务院首次给文件会签上了“倒计时”,也是国务院“自我革命”的又一举措。通知要求,国务院已经通过的政策,会签时间长,相互推诿、扯皮等现象一律要消除。如果文件不能按照时限出台,板子就要打在自己身上。

  从4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提出明确要求,到文件运转流程新规4月28日发文,用了不到7个工作日的时间;而4月28日发文到昨天正式公布,只有一天时间。可见,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正在快马加鞭。

  一项政策能不能及时落地,文件能否及时出台是关键。而如果任由文件""打转"",效果则必然""打折""。就像李克强总理所说的,老百姓听到""一声靴子响"",却迟迟等不到第二只靴子落下来,再好的好政策都会变成""空中楼阁""。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对目前存在的文件流转程序繁杂、效率不高、原地“打转”的深层次原因做出解读。

  他分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国务院会议研究通过的文件到了印制程序和签发程序的时候,各个部门出现一些庸政懒政、不作为、拖延的情况,这在过去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可能是按程序办事情,想做得更加细致,更加稳妥,无意之中把时间拉长。如今有了明确规定,如果各个部门还依然拖延的话,当然就应问责,该打板则打板,该追究责任的就追责。

  辛鸣认为,现在国务院已经首先做出了表率,相信上行下效,下边各级基层政府也会按照这个要求来做。现在需要把过去的运转模式做认真的清理,分清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砍掉不必要的环节。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但是此次国务院通知要求,政府系统与老百姓要同时看到文件,文件只要印发,当天就要上网。财经评论员刘艳认为,这既是政府自我加压式的表现,同时也对整个科学决策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她说,一个文件的下发要经历酝酿、起草、修改、审核、报批、签发等整个一系列的过程,如果不能在前面的环节上做到最佳,就很难做到印发和公开同时进行。这次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这个通知,做到了行政文件下发标准化运行,同时对于公众及时公开,这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事实上,各类文件会签时间过长,运转流程繁冗、拖沓的问题存在已久,这给政策落地带来怎样的影响?刘艳认为,简政放权是改革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抓好落实文件“最后一公里”。政策文件的下发是为了社会经济更好发展,它就必须跟上经济节奏。过去的繁文缛节容易导致政令通畅达不到标准,影响公共服务的效率,导致当文件真的出台时,可能外部环境又发生变化。下一步除了加快文件下发的速度,还要把行政流程之中所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标准化、高效化,这应该是未来简政放权的常态化工具。我们不仅要追求“速度与激情”,而且要追求“速度与质量”。(记者 李硕)

责任编辑: 刘厦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