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扶贫出“硬举措”啃“硬骨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10-27 20:34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成都10月27日电(记者 吴光于、陈地)“山坳坳里搭‘三房’,三个石头支锅庄,无床无被席地睡,房破脊寒围火塘。”在四川的大凉山腹地,这句民谚曾家喻户晓,贫瘠、落后与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纠缠千年。

如今,深入大小凉山腹地,却处处可见一片片彝家新寨中粉墙砖瓦、彩梁画栋、檐吊牛头、壁画图腾……如同灿烂的索玛花,绽放山间。

2011年以来,中央和四川省共投入扶贫资金40多亿元,建成彝家新寨1034个,建设住房86740户,发放包括餐桌椅、碗柜、储物柜和生物质炉在内的彝家新生活“四件套”85740套。

新居的建成释放出“蝴蝶效应”。“现在不仅房子变漂亮了,而且,村里打麻将、喝酒、闲逛的人少了;‘大肥猪瓦板房,吃饱肚子晒太阳’的旧观念如今已成大家的笑料。”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木邦营村支部书记杨兴国说。

“能住上今天这样漂亮的房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卡沙沙(彝语意为感谢)共产党,党委政府瓦吉瓦(彝语意为非常好)。”美姑县农作乡70多岁的莫色阿普道出了住进新房群众的心声。

自明年起,四川对彝家新寨建设的省级以上补助资金标准将进一步提高,从每户2万元提高到2.5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标准每村提高50万元。

大小凉山的彝家新寨建设是四川开展扶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扶贫开发攻坚任务最繁重的省份之一,截至2014年底,四川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的7.1%,贫困村数占全国的9%。其中,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片区”有贫困县88个,贫困人口335.13万、占全省总数的67.3%;片区外,还有“插花式”贫困人口162.52万,而且剩下的都是“硬骨头”。特别是藏区、彝区等民族地区,深度贫困与自然条件、民族宗教、社会治理等因素交织在一起,扶贫攻坚更具特殊性和艰巨性。

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交卷”时间仅剩5年。四川省委作出庄严承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

承诺的背后,是“全省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万人左右,到2020年实现全面消除绝对贫困,497.6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01个贫困村和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的宏伟目标。

2015年,四川扶贫攻坚工作瞄准全年减贫109万目标,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攻方向,频频发力。“这是四川扶贫开发史上力度最强、行动最密集、措施最集中的半年。”四川省扶贫移民局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四川顺利交出了减贫39.45万人的半年答卷。

近日,四川省再出“硬举措”,针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新村建设、教育与就业、生态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惠民、社会保障、社会扶贫、金融扶贫等方面出台10个扶贫专项方案主攻全面脱贫,预计投入财政资金将达1400余亿元。

密集出台的措施让远在凉山州西北角、青藏高原东南麓的木里县看到了发展“生态经济”的希望。2020年前,位于该县境内的中国唯一的“断头”省道216线将被打通,从木里可直达“香格里拉”的腹心地带稻城县;随着西昌至盐源县高速通路的建成,从木里到成都的时间将缩短至8小时。木里星罗棋布的高山湖泊、壮丽巍峨绵绵雪山、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将不再遥远。

“交通的改善将带动特色农产品、林下经济、旅游以及附属产业的蓬勃发展。”木里县常务副县长贾德全说。“对于木里人来说,脱贫指日可待,未来这里将是名副其实的‘香格里拉’。”

责任编辑: 张维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