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发展思想 让城市更宜居
——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未来城市工作新动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12-14 21:41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 韩洁、王立彬、何雨欣)随着城镇化率超过50%,我国正进入以城市人口为主体的社会发展新阶段。转型关口,未来中国城市工作怎样谋篇布局?1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此作出部署。

更多农村人口会进入城市

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接近55%,相比改革开放之初不足20%的城镇化率,有了巨大进步。但与国际发达国家80%左右的高城镇化率相比,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未来城市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一方面要看到我国仍处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另一方面要意识到未来城镇化进程应从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对记者说。

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率在30%到70%之间是城市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预测,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意味着更多农村人口会进入城市。未来的城市工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无疑更加重要,这也是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作出部署的原因所在。

让农民工真正“入住”城市

“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加快城镇化对做好城市工作、推进现代化的重要性。

相对于55%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当前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足40%。根据部署,到2020年我国户籍城镇化率要提升到45%左右。

“城镇化的短板主要体现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高。”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日前表示,城镇现有7.5亿常住人口中,有2.5亿左右的人没能在城镇落户,没能享受到相应的公共服务,没有相应的市民权利。

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是未来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必由之路。近期鼓点渐密的户籍制度改革敲开了农民工进入城市的大门,而“十三五”规划建议表明,未来将有更多举措推进“人的城镇化”,让新市民共享城市公共服务,真正在城市“安家落户”。

在城市更加“诗意栖居”

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空间拥挤……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一些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被“城市病”困扰着。

“要增强城市宜居性,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建设“宜居城市”的着力点。

“一个城市应该是一生之城。”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说,在成年前,能够提供受教育机会;在成年后,能够提供给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在老年之后,能够宜于养老。这些都需要在城市规模、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上合理引导。

樊杰还说,高层次的宜居城市更多地表现在城市文化方面,从城市品质、风貌、内涵能够体会感受到的民风、公德、秩序等,是活生生令人热爱的宜居之城,是人们“诗意栖居”的家园。

让城市规划不再“短命”

如果说城市发展是一列火车,规划就是引导火车前行的轨道。然而,近年来很多城市在“摊大饼”中频频突破规划约束,一些城市更是“一任领导一任规划”,城市蓝图成了一纸空文。

“要改革完善城市规划,准确把握城市规划定位,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中央政治局会议开出了治疗顽疾的“药方”。

“当前很多城市病的根源就出在城市规划上。”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会长仇保兴说,一方面城市规划本身不够科学合理;另一方面规划实施监督不严,表现在城市规划法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

城市规划是否科学,关系着城市发展的全局。一旦规划出了问题,城市损失动辄数百亿,伤害的是市民百姓的切身利益。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未来如何在科学合理基础上强化城市规划的法治化,是改革完善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更好为市民服务

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往往是社会矛盾积聚的阶段,如何管理好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大挑战。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落实城市管理主体责任,改革城市管理体制,理顺各部门职责分工,严格安全监管,健全城市应急体系。

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指出,当前城市管理面临重大问题很多,房地产市场调控、住房保障、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建筑质量和建筑市场监管等,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要继续深化改革,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新型城镇化对城市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委员会专家、扬州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毅教授说,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发展质量,实现包容性增长、绿色增长。城市管理必然要从过去的“为城市管理人民”向“为人民管理城市”转变。

责任编辑: 刘杨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