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教育部举行发布会介绍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节宣传庆祝活动有关情况

2016-08-31 20:59 来源: 教育部网站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教育部于2016年8月31日(周三)上午10:00举行发布会介绍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节宣传庆祝活动有关情况。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节宣传庆祝活动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全国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截至2015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539万人。其中,学前教育205万人、义务教育阶段918万人、高中阶段(含中等职业教育)254万人、高等教育(含高等职业教育)157万人、特殊教育5万人。他们工作在51万所学校,支撑起了3.06亿在校学生这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为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师队伍总量增加, 配置状况总体改善。专任教师数比2014年增加了28万余人,其中学前教育增长20.68万、特殊教育增长0.22万、初等教育增长4.52万、高等教育增长3.81万、中等教育减少了0.45万。

——教师年龄结构不断优化,中青年教师成为中小学和高校教师的主体。中小学教师中40岁以下占56%、高校教师中45岁以下占71%。

——教师学历结构不断改善,高学历教师比例增加。中小学、中职及高校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90%、99%以上。

在师范教育方面,全国共有师范院校181所,其中部属师范大学6所、省属师范大学40所、师范学院70所、师专65所。同时,举办教师教育的非师范院校457所,其中综合大学71所、地方综合性学院243所、高职高专92所、独立学院38所、其他院校13所。全国培养中专层次师范生的中等师范学校125所。

2015年,全国普通院校师范类毕业生总计70万人,其中本科51万人、专科19万人;招生总计71万人,其中本科54万人、专科17万人;在校生279万人,其中本科221万人、专科58万人。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介绍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第32个教师节宣传庆祝活动情况、2016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工作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教师队伍建设新进展

近年来,围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目标,教育部着力补短板、促改革、建机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统筹乡村教师资源配置,乡村教师整体素质和职业吸引力不断提高

(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逐步落地。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出台实施办法,因地制宜提出符合乡村教育实际的支持政策和有效措施,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许多省份实现了政策突破,拿出许多实招硬招。

(二)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惠及更多乡村教师。中央财政2015年、2016年分别下达年度奖补资金22.8亿元、29.8亿元。全国近600个连片特困地区县已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平均补助标准近300元,受益乡村教师超过100万人。部分补助标准在1000元以上的地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显著增强,出现了城镇教师争相到乡村学校任教的可喜局面。

(三)“特岗计划”继续为乡村教师队伍“输血”。继完成2015年21个省(区市)800多个县28000多所农村学校(村小、教学点)6万多名特岗教师招聘入岗工作后,部署2016年特岗教师招聘工作,中西部21个省份将招聘7万名特岗教师,比2015年增加近1万人,促进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的建立。

(四)因地制宜推动地方培养乡村教师。已有23个省(区、市)采取公费培养、学费返还等方式,每年吸引约3.5万名师范生和高校毕业生直接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推动地方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目前河南、广西、重庆等地实施小学全科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免费培养工作。

(五)教师培训助力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国培计划”聚焦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2015年培训乡村教师200多万人次;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培训乡村校长2600人;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完成对全国300万中小学教师专项培训。2016年“国培计划”将完成100多万乡村教师校长培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六)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逐步得到落实。通过政策宣传、典型推广、调研督促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地方落实。截至目前,山西、辽宁、山东等10多个省份实行了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并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已有25个省份的小学教师配备和24个省份的初中教师配备达到国家编制标准的要求。

(七)为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颁发荣誉证书。通过公开征集评选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徽标(LOGO)。教育部会同人资资源社会保障部启动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颁发工作,推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二、推进教师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一)师范生教育实践得到强化。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落实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少于1个学期制度。全面加强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

(二)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深入推进。2015年新招收7002名免费师范生,同时录取9995名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截至2016年5月30日,有7424名免费师范毕业生履约就业,占应届免费师范毕业生总数的86.3%。根据部属师范大学对接各省份免费师范生招生需求,2016年6所部属师范大学预计招生7000人左右。

(三)特教教师培养规模进一步扩大。印发《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进一步扩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规模的通知》,与有关省和高校沟通协调,要求通过招生计划增量安排或存量调整,扩大特殊教育专业培养规模。

(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实施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5年选派9万名中高职教师参加培训,组织9000名中高职教师到企业实践。会同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推进教师企业实践的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五)高等学校教师国家级培训持续实施。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2015年、2016年分别资助1068名、1000名中西部地方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高水平大学访学研修。启动实施高等学校新入职教师国培示范项目,2016—2020年每年重点组织2000名中西部高校新入职教师和100名全国高校教师培训者参加国家级示范培训。

三、加强教师管理服务,教师队伍建设治理水平逐步提升

(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拓宽通道。2015年,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进行部署,将中学和小学两个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合一,最高职务等级设置到正高级,破除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天花板”。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完成对各省改革实施方案的审核批复工作,指导地方做好改革实施工作

(二)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逐步铺开。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2015年有22个省份推进试点改革,2016年上半年共有90万人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考试。定期注册改革方面,2015年有35261所中小学校的178.8万名教师首次申请注册,合格175.9万名,通过率98.36%,暂缓注册21539名,不予注册1122名不合格教师。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提高了教师准入门槛,破除了教师资格终身制,提升了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三)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乡村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加快推进,30个省份出台省级实施意见。首批19个“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2016年选派2.5万名受援县急需的、符合规定条件的学科教师和骨干教师赴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支教,缓解“三区”师资紧缺、优秀教师不足的矛盾,推动“三区”教育均衡发展。

四、深化师德建设,在广大教师中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

(一)深入开展李保国等优秀教师典型宣传。将李保国同志作为全国重大典型集中宣传,追授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与中组部、中宣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党开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深入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报告团赴全国开展巡回报告,运用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李保国同志优秀事迹。开展当代教师风采宣传活动,通过中国教育报、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全媒体、持续宣传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崭新形象与先进事迹。

(二)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完善。30个省份、6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出台师德建设系列文件实施细则和办法,各地通过设立师德宣传教育月、制定师德考核办法、将师德师风纳入教育督导范围加大督导力度等,着力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大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全方位加强师德建设。

(三)推选2016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在各省推选的基础上,通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教育报及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教育新闻网等报纸和网站展示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崭新形象与先进事迹,充分利用多种媒体,使楷模的推选过程同时成为宣传学习的过程。

(四)开展教师志愿服务活动。启动“名师大家公益讲堂”活动,向社会大众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向教师学生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学习方法、向家长传播健康育人理念。启动“烛光行动”计划,在老少边穷岛地区建立全国教师志愿服务实践基地,通过教师培训、科技扶贫、公益义诊、农技服务等方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开展寻找最美教师志愿者暨“我的志愿服务故事”征文活动,广泛发掘和宣传教师志愿者感人事迹,展示教师志愿者群体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发布会。(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2016年教师节主题及主要活动安排

2016年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培养造就“四有”好老师队伍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教师节宣传庆祝工作,全面展示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行动举措和进展成效,展现广大教师坚定信念、甘守讲台、默默耕耘的精神风貌,对于进一步提升教师荣誉感使命感,团结凝聚广大教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一、活动主题

2016年教师节宣传庆祝活动主题为: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老师。

二、主要活动安排

(一)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

会同中央媒体开展楷模推选活动。在各省推选的基础上,通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教育报及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教育新闻网等报纸和网站展示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新形象和先进事迹,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使楷模的推选过程同时成为宣传学习的过程。

(二)事迹突出教师集中宣传活动

深入开展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等全国重大典型的学习宣传活动。联合教育媒体开辟“当代教师风采”专栏,持续刊登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举行微视频征集活动,在网站、微博、微信及手机客户端公开展示,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三)优秀特岗教师巡回报告活动

遴选优秀特岗教师代表组建报告团,教师节前后赴全国师范院校巡讲,并制作报告微视频在各类媒体投放,宣传乡村教师扎根基层、热血奉献、牵手孩子的感人事迹,鼓励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教育。

(四)乡村教师荣誉证书颁发活动

启动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颁发工作,教师节前完成首批颁发,年底前完成第二批颁发。指导各省、县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着力提升乡村教师职业荣誉感。

(五)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

协助工会系统举办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充分发挥教学竞赛对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引领示范作用,培养青年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职业操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六)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

会同中央电视台举办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宣传国家教育政策导向和各地涌现出的优秀教师,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师的良好氛围。制作当代“四有”教师新形象公益广告。

(七)教师志愿服务系列品牌活动

指导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实施好“烛光行动”计划,组织引导更多高校与中西部贫困地区县市对接,开展教育扶贫。举办寻找最美教师志愿者暨“我的志愿服务故事”征文活动。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殷长春出席发布会。(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2016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揭晓

为热烈庆祝第32个教师节,大力宣传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今年4月以来,教育部协助中央媒体开展了第七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经过各省推荐、媒体展示、公众投票、组委会推选,日前,共推选出游向红等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推选过程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及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青在线、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中国教育新闻网、教育部门户网站刊登了候选人名单及简介,面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投票。在投票基础上,按照师德表现、教书育人工作实绩等衡量标准,推选委员会经过充分讨论酝酿和无记名投票,最终推选出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这10位楷模分别是:北京市丰台区第二幼儿园园长游向红(女);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李天来;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支月英(女);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培智学校教师刘文婷(女);湖北省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教师禹诚(女);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林冬妹(女);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教师徐华;昆明医科大学教授何黎(女,彝族);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红光小学教师文天立;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歇武镇中心寄宿制学校教师王宏(藏族)。

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涵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全部获得过省部级以上奖励,在师德师风、教书育人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他们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广大教师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形象新风貌。

2016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简要事迹

游向红,女,汉族,196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丰台区第二幼儿园园长、党支部书记。她坚守幼教事业35年,以忠于教育事业的情怀、一心为公的精神,带领丰台第二幼儿园不断前进,一步步成为区、市级示范幼儿园,从一园多址发展成为“丰台二幼教育集团”。她不断推动教学科研创新,形成 “浸润爱、延展趣、陶冶美”的教育特色,丰台二幼先后荣获北京市辛勤育苗单位、北京市教科研先进集体、北京市精神文明单位等称号,她本人也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等荣誉。

李天来,男,汉族,195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沈阳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以三尺讲台为荣,一直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为我国设施园艺学科与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长期致力于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研究,不仅解决了北方冬季吃菜难问题,而且促进了农民增收。他注重团队建设,努力为团队成员搭建成长平台。曾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五一”奖章等荣誉。

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刘文婷,女,汉族,197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培智学校教师。她始终如一地为残障儿童上课和服务,把责任和关爱融入到每天工作的点点滴滴。她执着于对智障音乐教学的探索与追求,坚持用音乐打开残障孩子的美丽世界。她积极推动残障孩子走进社区、参加社会实践,帮助他们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心,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她根据学生特点,开设特长训练课,先后培养了30多名特奥运动员,获得国家级和世界级金、银、铜牌70余枚。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师德标兵、河南最美教师、河南好人等荣誉。

禹诚,女,汉族,197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教师。她承担十几门课程教学任务,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数控技能大赛训练模式和方法,指导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7年摘金夺银。她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创新,凭着自己精湛的专业技能和高尚的师德风范,带领数控专业不断取得进步。她将积累的经验无私传授给青年教师,成功打造了一个高水平的数控教学团队。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中国首届职教名师、全国轻工行业先进工作者、湖北名师等荣誉。

林冬妹,女,汉族,196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她把“当一名优秀思政课教师”作为毕生追求,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她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给学生生活上的帮助、行为上的指引、思想上的启迪。她将“德与法”教育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教职工、学生等开设专题讲座200余场,受众达4万多人次。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职业学校育人楷模、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荣誉。

徐华,男,汉族,196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教师。他以“耐住寂寞,坚韧做人”的态度长年坚守在教育教学一线,连续21年担任班主任。他带了7届学生,每一个班级均被评为市、区优秀班集体。作为“八桂名师”,他在广西区内外作了近百场专题报告,感染和激励了许多教师。“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三十年、想国家民族三百年”,这是他对教育事业的情怀与承诺,也是他在教学科研中一步步践行着的誓言。曾获全国模范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一等奖、广西青少年成长成才导师等荣誉。

文天立,男,汉族,1957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红光小学教师。他从教40年,一辈子扎根偏远乡村,努力为山乡孩子的成长铺路。他带领教师在艰苦山区护送学生上下学,20余年从未间断。汶川地震中,他奋不顾身勇救受灾学生并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和复课工作。他积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想,总结探索出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绩,受到社会赞誉。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教育系统抗震救灾英雄、抗震救灾感动中国师德标兵、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何黎,女,彝族,196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从教30年,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作为教学名师,她始终坚持为本科学生上课,深受学生喜爱。她采用案例式教学,构建教学流程,建立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皮肤性病学教学体系,并首次以病案讨论形式主编教材。她秉持“育人德为先,身教胜言传”的理念,努力将最新理论和精湛医术传授给广大学生及临床医生,培养了大量实用型医学人才。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女职工等荣誉。

王宏,男,藏族,1965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歇武镇中心寄宿制学校教师。从教28年来,一直默默耕耘在基层农牧区学校教学一线。他践行“爱与责任”教书育人理念,以校为家、不改初心,以心换心、以爱育爱。2010年玉树大地震中,王宏不顾身体残疾,积极投身抗灾救灾工作,并带头为灾区捐款。他坚持创新求进,大胆变革传统教学,让孩子成为课堂主人。他还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是老师们公认的“学习型教师”、教师团队中的领头雁和带路人。曾获青海省中小学优秀思政教师等荣誉。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周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