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发布
 
教育部举行发布会介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情况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26日   来源:教育部网站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就高考有关问题提问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自从我们台直播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之后,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关注,他们都通过电话、短信的方式留言,有很多教育方面的问题,比如说代课教师、教育乱收费等问题。关于高考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现在很多流动人口的子女长期在外地上学,但高考的时候还要回到户口所在地考试,这无形当中给许多家庭和父母带来负担,教育部是否考虑到这种情况,以及对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谢谢! 

    [王旭明]:据我所知,今年我们国家的高考政策对考生户籍要求与去年是一样的,没有变化。 

    [上海东方卫视]:刚才教育部说到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我注意到在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下设的委员会,我们知道实际上关于理科或者是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学风建设,为什么设在哲学社会科学下呢?另外我们设立学风建设委员会之后,这个学风建设委员会会不会和社会上的一些打假的机构,尤其是和学术打假机构,比如说比较有名的“方舟子”的网站有一些合作?或者是从他那里得到一些什么证据?谢谢! 

    [王旭明]:第二个问题有请袁副司长回答。 

    [袁振国]:谢谢你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提出的非常好,可以促进我们的工作。我先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关于学风建设委员会有没有和一些社会关注学风建设人士合作的问题。学风建设委员会是在社会科学委员会指导下工作的,它愿意和所有的关心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方方面面进行合作,希望从方方面面得到支持和配合。我们相信这个工作不是靠学风建设委员会几个人,恰恰相反,我们正是通过这个委员会的建设能够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能够吸收到方方面面的信息,共同推进学风建设的工作。 

    [王旭明]:我们教育部除了社会科学委员会,还有自然科学委员会,这个问题有请张建华先生回答。 

    [张建华]:感谢您提出的问题。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委员会指导下工作。大家知道,科技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方面,教育部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的时候,我们科技司(自然科学)全程参与了这项工作,从制度建立和规范的制定以及保障措施等主要方面,我们都参与了其中的工作。从自然科学的情况来看,高校里有很多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和工程院的院士,在学风建设方面,这两个机构有其具体规范。尽管我们没有建立教育部自然科学的学术监督委员会,但我们一直在关注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始终在国家相关部门(包括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指导下工作。 

    [张建华]:包括学术规范的建设,以及学术道德规范的制定方面,已经制定了很多相关规定与政策,例如:科技部出台的《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国家科技计划评估评审行为准则与督察办法》,以及《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科技人员管理的规定》等,我们都在这些部门和机构指导下参与工作。从总体来说,防范学术不端,净化学术环境,是我们的职责。制度约束和道德约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认为同行监督和舆论监督也是很重要的,包括学术不端行为在内我们也希望在新闻界朋友和科技界同行的支持监督下,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北京日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刚才发布2006年加强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刚才主任也说过,有一部分高校没有这项机制,我想问问您具体有哪些高校?如果不方便具体说哪个高校,能否说说哪个省比较多?如果到秋季开学前还没有完成,我们有没有什么处理方法?第二个问题,今年周济部长说到加强学风建设方面提到,有些处理措施,包括媒体曝光、处分、解聘、一票否决权等等,我想问,这些是平等的?还是所有的都向媒体曝光,还是实施学术道德,具体如何实施? 

    [王旭明]: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高校成立这样的机构,并且明确提出要按1:2500的比例来配置人员,这种制度刚刚提出来,因此我们认为按照这种通知贯彻执行,要求在今年秋季开学前必须设立,我们会在秋季开学前由教育部的专门部门来进行抽查、检查这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究竟有多少高校,目前还没有具体数字,我们只能说是有部分高校。

    [袁振国]:对于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周济同志的讲话讲得很全面,需要多方面的关注。首先是提高学术道德自律,这是一个主体和基础,但光有道德和教育是不够的,需要有制度的保证,需要有外界的规范和制约。这里面就有一些处理的办法,刚才张岂之主任在介绍我们学风建设委员会今年的工作时,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研究制定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办法。教育部有关领导对我们这项工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现在正在征求各个方面的意见,在借鉴国际上处理这方面的经验和办法,来制定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学术发展的具体办法。当然,具体处分的办法是根据他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不端行为的程度来定。关于一票否决制的执行,意思是在晋升、评奖过程中,发现上者有学术不端、违背学术道德的行为,就可以否决。 

    [中国青年报记者]:前不久国务院召开会议要求控制今年高考的招生规模,我想问一下具体措施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刚才说到学风建设委员会是不受理具体案件的,现在很多案件可能是学校自己调查得出的结论,但感觉有的时候社会公众或者是其他机构并不是特别信服。遇到这样的情况是否有申诉机制?第三个问题,定期评估博士点的问题,其中有两个学校是被撤销了博士点,能否说一下是什么学校?具体什么原因?谢谢!

    [王旭明]:第一个问题我来回答,大家知道日前国务院召开了专门会议,就稳定高校招生规模、加强高校招生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之后又召开了专门会议,就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的招生管理,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出要求进行部署,就教育部来讲,感觉这项政策是非常好的,坚决拥护。教育部周济部长在这次会议上提出要在六个方面来工作,一个方面是要求各地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计划。大家知道今年国家下达的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增长速度是5%,要求各地严格按照这个指标执行。5%这一指标应该是根据各地的政府投入、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落实和学科专业的调整以及办学行为规范、招生计划执行情况等等若干项指标,应该说是科学地推算出来的。严格按照这项指标执行,应该说就是稳定高等学校发展规模、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措施。 

    [王旭明]:第二项,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教育部提出要综合利用现在教育部可以掌控的行政手段,对招生计划执行不好的省份加大调控力度,比如说对2006年普通高校招生仍然没有按照5%计划执行,超计划、违规招生的,在博士点、硕士点新增高校备案审批,包括基本建设投资等等方面,都要进行限制。当然,大家知道我们前几年就开始执行的学生电子注册制度,对超招的学生不予电子注册。

    [王旭明]:第三项,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对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要严格规范,比如说对专升本的学校要严格按照程序审批,严格规范,对军队院校招收地方学生也要加强管理,还要规范和加强对独立学院的管理,特别是对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的评估。我们每年都有红黄牌警告制度,凡是没有达到办学要求的,我们都要亮红黄牌,向社会公示,这一制度要进一步贯彻落实。 

    [王旭明]:第四项,要加强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要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坚持招生章程公平,坚持录取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让各个招生的环节都公开,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扩招和计划外的招生现象。第五,还要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要控制高校的扩招规模,另一方面,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级各地高校协调有序地发展。对办学好、学生就业好的职业院校大力扶持,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健康地发展。 

    [王旭明]:最后就是加强监督和检查,为了贯彻国务院的要求,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委组织专门的督查组,对普通高等学校的情况进行督察。我们希望通过教育部的上述工作,能够在稳定高校发展规模、促进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方面产生积极效果。 

    [袁振国]:关于学风建设委员会是否受理个案的问题,这是学术委员会讨论比较热烈的问题。大家考虑到学风建设委员会的宗旨是咨询和指导机构,而且我们这个委员会的委员们都是兼职的,大家都有比较重要的学术研究和其他的工作。所以如果大量地受理个案,从人、财、物等各方面都是不现实的。但更重要的是,学风建设工作的基础是在学校,实际上现在我们了解到相当多的学校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学风道德建设的机构或相应的组织,都已经在积极处理这方面的工作。在报刊上我们也可以经常看到学校在处理这方面的情况。所以从学风建设委员会方面来说,主要是推动和指导学校做这方面的事。

    [袁振国]:但我们也在有些情况下是受理个案的,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一个是委员会认为有典型意义的事情,刚才张岂之主任在介绍今年工作计划的时候已经谈到这点,对于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调查,当然我们调查处理不是为了处理而处理,主要是通过典型调查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来研究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二种情况,从举报投诉当中,委员会经过研究认为,有价值的、有典型意义的事情,也可以直接进行受理。第三种情况,受高等学校的委托来处理个案。 

    [王亚杰]:我来回答第三个问题,被撤销的博士点原因一般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学术队伍,主要的导师已经流失,或者是到其他的学校,已无力承担培养博士生。第二,各项措施,科研经费等方面跟不上,所以也满足不了培养博士生人才,经过评估,专家表决撤销。一个博士点只是一个单位中众多博士点的一个,这两个博士点被撤销也不是他们学术不端,而是条件不满足,所以他们的具体工作不便于披露。谢谢!

    [瞭望周刊记者]:刚才张岂之主任谈到惩处办法正在研究,我想问一下这个办法的权威性到底有多大?或者是它有多大的刚性?因为我问的这个权威性,本来制定这个办法的委员会就是教育部一个下属的委员会,又是一个专门的委员,就是一级又一级的。学风建设委员会制定的这个办法,在多大程度上人们拿它做依据?比如说学校的一个事情,是举报人拿它当依据?还是惩处的时候学校内部拿它当依据?还是学校评完了之后,学校外部的人认为它解读的依据,惩处的时候不太合适,你是这么处理的,但我们认为按照这个惩处办法应该是另外一种处理办法,发生这种争端的时候,这种惩处办法的权威性有多大?如果惩处不服,如果告到法院的话,这个惩处办法是否受法院的判决依据?我想问一下惩处办法到底有多大的权威性?

    [袁振国]:我们想说,学术不端惩处办法从学风建设委员会的工作来说,是对这个问题进行调查、参考国际上的惯例,通过对我们高校情况的分析,我们制定出一个文件,也就是一个参照的标准。因为从一个学校的角度来说,他是可以做。但一个学校考虑的问题他的人力、物力肯定是有学校的个别情况,但全国的分布不一样,各个学校的情况也不一样,事实上各个学校在处理这个问题的轻重上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觉得有必要来从全国方方面面的考虑,提供一个初步的文本。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会广泛征求各个高校的意见,来不断地修改完善惩处办法。

    [袁振国]:我们制订这个惩处办法多少时间出台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为什么?实际上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办法的制定,这个过程能够起到宣传、教育、普及的作用,目的并不是在于惩处谁,而是通过这种过程使大家认识到学术不端的行为是不好的,是需要改正的,这是我们的宗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同的情况,有的已经触犯了法律,违反了知识产权法,这就通过法律来解决。学术道德问题是还没有到法律层面的行为,但我们认为应当追究,总体上来说,它还没有到法律上的程度。如果说他的问题已经超出了道德的界限,它应该由法律来解决。

    [中国税务报]:我有一个问题是关于学生资助的,我看到材料说高校要按照学费收入的10%提取经费,用于进行学生资助,因为各个学校的学生贫困程度和贫困生的总数是不一样的,会不会由于学校资助贫困学生较多,但经费有限,而造成资助的水平偏低,这种情况下有没有可能在10%的经费上追加,是否会出现结余,如果出现结余是否会结转,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在资助中心的管理中,包括对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勤工助学等各种资助的项目,我想问除了国家资助贷款有没有什么政府层面的资助?

    [王旭明]:应该说从学费中提取10%用于困难学生的补助,这只是对困难学生补助的一部分来源,并不是全部来源。其他来源还有,比如说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每年会对1万多名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另外学校还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还有国家助学贷款等等,来弥补10%不足的部分。应该说10%只是对困难生资助的一个来源,或者是一个主要来源,国家对困难学生的资助还有许多形式。 

    [瞭望新闻周刊]:我想提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注意到自主招生包括扩大免试范围的改革进行以来,在我们还没有发现有负面新闻的时候,公众已经有很多置疑的声音,请问主持人能否请张教授替我们解释一下,这个学术不端行为跟公众对高校的不信任是否有一定的关系?它在多大的程度上会影响到公众对高校的权威性的置疑?第二个问题,请问主持人,我们知道复旦大学是2003年首批进入自主招生的高等学校之一,在今年他扩大了免试的范围,是不是教育部基于2003年他的试点肯定。如果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当前应该有40多家高校在进行自主招生了,我们对自主招生的经验有什么总结?谢谢! 

    [张岂之]:刚才有一个先生的问题袁副司长对他的问题给予了回答,我再补充一点,现在对学术不端和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现在在学界和科学界对此问题比较敏感,法学界对此问题如何阐述还不好说。我想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高校考试有的同学作弊,代考等等,这种情况还比较严重,违反了校规,根据学校处理的意见,记过、开除等等,但我们在现实中看到有的地区、有的范围,学生告了法院之后,法院判学校无理,学生胜诉,学校作为败诉的一方。这就有问题,学术上的不端,更严重地讲,我们搞了惩处办法之后,对我们的一个启发,不光是我们学界的人来研究,还请法学界的朋友、律师朋友一起来研究,加强宣传的力度,让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标准来处理这个问题。既有道德上的意义,也有法律上的意义。完全靠法律来处理,我个人觉得还不是太成熟。这是我的看法,供您参考,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张岂之]:我们学术上的用词用得很精确,也是比较困难,我们说有浮躁现象,学风不是很正,这是一方面的,急功近利、急躁情绪,这个命题就很大的了,在多个方面表现出来。还有一个方面是“不端”,已经有相当严重的急功近利,已经忘却了道义,有一些作弊的情况,有不真实的情况。周部长的讲话也很好,他说一个方面是“不正”,再往下发展是“不端”。将来我们在起草文件的时候,需要更深地探讨,用词必须要准确一些。用词在报道中,在新闻媒体上,有人提道德建设,有人提学风建设,有人提学风腐败等等,但我总觉得学风腐败这个词,用在学术上要特别注意。从“不正”到“不端”,再到“学风腐败”这些词要用词谨慎。我们还请一些司法界的朋友们,一起来讨论。

    [张岂之]:实际上我们惩处的办法,不仅是高等学校的同仁能够接受,在社会法律界的朋友也能够接受,这样才能够起作用。所以这就不存在行政级别的问题。当然,委员会下面的委员会,自己要是出了这些问题,谁还听你的,大家要共同研究,将来我们法律界、司法界,我们学术界,要真正树立它的权威。至于权威方面,就要看你能否真正做好。需要非政府性质的,有社会团体、学者来做这件事情,要通过我们工作做好,而不是通过我们的行政级别、行政地位影响它,这个看法不知道对不对,不对的话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主持人]:谢谢张先生。关于高考改革,自主招生是高考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之所以选择上海两所大学作为今年高考的改革试点,这要考虑多种因素,既要对他以往的招生工作审查,同时也要对今年的招生改革方案进行审查,比如说工作方案制定的是否细致、是否可行等等,在这些综合因素基础上确定这两所学校。应该说明的是,高考改革是一个方向,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高考改革,这应该是教育部今后主要工作任务之一。

    [主持人]:刚才北京日报记者提出,对各个学校建立资助机构情况的关心,可以说到今年9月份开学的时候,我们也希望记者朋友们深入了解、报道哪一所学校还没有专门资助困难学生的机构、没有资助困难学生的专门工作人员,困难学生需要资助找不到专门的资助机构和专门的资助人员,我们也希望记者朋友们对此进行批评报道。新鲜资讯一小时,健康生活每一天。我们希望给大家提供的资讯能够带给大家愉快的心情。特别感谢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人民网的工作人员在这里辛苦的工作。谢谢大家!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下次发布会再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教育部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机构建设
· 教育部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加强学术道德学风建设
· 教育部今年将采取五项措施稳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
· 教育部将采取5项措施稳定高校招生规模
· 教育部今年将采取五项措施稳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
· 教育部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机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