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亿美元“天价早餐”意味着什么?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2-16 22:15 来源: 新京报
【字体: 打印本页

    12月15日,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请李克强总理吃了一顿“天价早餐”。据悉,在这场原本在计划之外的餐叙上,两位“经济学博士”围绕“中哈产能合作框架协议”达成了初步共识——一份价值180亿美元的大单。

    这是一份意料之外的外交惊喜,要知道,此前频繁见诸报端的还是双方签署的协议总额达140亿美元的一系列经贸合作。

    这也是一份情理之中的深度合作,前一天,李克强总理在出席中哈企业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闭幕式的讲话中曾鼓励中国大、中、小企业赴哈,为哈方不久前提出的通过实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达到振兴经济目标的“光明之路”计划提供助力。而这份“中哈产能合作框架协议”大单,正是用于帮助双方企业参与这项计划。

    显然,这顿“天价早餐”的背后是双方明确而清晰的合作思路。一个月前,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光明之路”计划,他说,“道路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永久动力,在我们广袤的大地上,道路沿线总是孕育着生命。”一个月后,他便接到了中国总理李克强抛来的橄榄枝。

    在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计划中,中国的角色可称益友。36年的改革开放经验让中国积累了大量通过基础建设撬动经济发展的可行经验与施工能力,更拥有不少富裕而优质的产能,有意愿也有动力与哈萨克斯坦开展优势互补的合作。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中哈企业家委员会活动上所说的,哈萨克斯坦发展基础建设需要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厂等,而中国在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力建设方面有着很强的装备制造能力。

    对于中国,如何填好这笔大单同样拥有事关经济转型成败的重要意义。有一种评论认为,这种合作是中国借助海外市场化解国内多余优质产能的一种方式。

    战术层面之外,更具智慧的则是这份外交思路背后的战略安排。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衬衫、牛仔裤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了中国制造得以享誉世界的基础,却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经济继续升级所面临的瓶颈。而如今这份180亿美元的大单,体现的是一种更为明确的雄心: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崛起的标志,而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由大而强。

    这还是中国经济在外交领域内的升级宣言,“走出去”的绝对不仅仅是产能,更伴随着装备、技术、标准、人才乃至资本。一个饶有意味的注脚是,今年10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成立,该银行旨在促进亚洲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哈萨克斯坦成为首批创始成员国之一。据悉,按照初步规划,围绕“光明之路”投入的180亿美元资金将主要由哈方通过自筹或向国际机构贷款筹集,余下的缺口中方将以贷款形式提供支持。这绝非一些人想象中的“撒钱”,中国会告别过去“援助式”对外合作的常见模式,投资、受益,共赢,将是新时期下中国“走出去”的当然路径。而在基建“走出去”之外,辅以一定规模的金融配套安排,本身也是中国参与构建国际金融新体系,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目标的应有之义。

    当然,这份“天价”早餐吃得好不好,最有发言权的还是两国的企业家们。论及此点,两个细节颇有说服力。据悉,在中哈企业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现场,到场的中国企业家人数不亚于东道主;而哈方企业家们的热情也不可小觑,一位叫阿谢利的公司副总一口气发光了身上所有的名片,他心仪的是一个中哈合作的水泥厂项目,“中国伙伴们表现出了让人信得过的实力水平。”

    计利当计天下利,看来,李克强总理与马西莫夫总理吃出的这份180亿美元的“早餐”,利于哈萨克斯坦,利于中国,堪称价值连城。(赵之林)

责任编辑: 傅义洲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