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欧洲季”展现新趋势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11-04 16:33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布鲁塞尔11月4日电(记者 孙奕)近来,中国与欧洲高层互访频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成功访问英国之后,荷兰国王、德国总理、法国总统相继访华,中国外交“欧洲季”高潮迭起、亮点频现。

    观察人士认为,中欧关系在新形势下呈现新变化、新特点,作为发达经济体的欧洲正在积极调整与新兴经济体中国之间的相处模式,而双方频密互动为欧洲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带来了良机。

    新机遇

    中欧合作当前的特点是着眼新领域、新市场、新标准。伴随经济转型,中国正在向投资大国和消费大国转变,谁能抓住中国经济调整机遇和把握世界经济发展态势,谁就能引导未来。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指出,以中英合作为例,英国作为金融业和制造业大国,对待中国的投资和贸易态度较为开放,英国对中国的投资比对德国、法国、意大利投资的总和还要多。

    作为老牌工业发源地,英国产业面临着改造和升级换代的问题,而如今的中国拥有技术、资金,在核电等新兴领域拥有比较丰富管理和运营经验,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中英双方在核电等领域能够取得丰硕合作成果,两国政府同时鼓励双方企业深度参与高铁项目。

    再看德国,在德国总理默克尔10月底访华期间,中德决定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推动“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携手,并就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探索三方产能合作等取得共识。

    王义桅说:“德国为什么要抓住中国?德国在低碳经济、磁悬浮、创新科技等领域具备先进技术。而中国的技术市场化能力已经达到世界最强,欧洲如果不抓住中国这个新市场推广技术,也难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德国在中小企业、精密制造领域独具特色,而法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优势并不明显,因此第三方市场合作成为中法合作的一个亮点。在法国总统奥朗德11月初访华期间,法方表示愿同中方继续落实好在核能、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面达成的成果。

    新标准

    专家认为,共同参与标准制定也是中欧合作的一大新特点。中德加深产业合作有助于推动产业新标准制定,而通过第三方合作,新兴技术才能以标准为依托,进一步实现市场化和创新。

    “中国需要欧洲来争取话语权。我们现在缺乏的是标准和话语权。”王义桅说,造船等产业在具体设置上需要遵循国际标准,而这些标准传统上更符合英国、丹麦等西方国家,对中国产业发展往往造成挑战。

    分析人士认为,从发展进程上看,欧洲已进入节约资源阶段,因此倡导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目前中国正积极推动产业升级、低碳经济、城镇化,在多个领域中国可以向欧洲借鉴经验,这也有助于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

    新议题

    欧洲与中国进一步协调与合作也会在国际舞台发挥影响。中国将在明年主持二十国集团会议,主题聚焦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全球治理等,在这些方面中欧保持着广泛对话。

    专家指出,欧洲在当前形势下对美国越来越失望,美英特殊关系越来越不管用。作为全球性贸易大国,英国率先参与亚投行,充分表明欧洲国家对同中国一道共创国际新局面的期望,以确保更好实现自身利益。

    另外,在应对难民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等地区或国际问题上,欧方日益看重中国的立场。默克尔在访华期间,专门介绍了当前欧盟经济形势、克服难民问题、债务危机等情况,感谢中方给予的支持。

    “未来中欧有望在‘一带一路’建设、欧洲投资计划、5G产业、城市化、能源、智能城市、创新等领域拓展合作空间。欧方期待中国十三五规划给双边合作带来更广阔空间。”欧洲智库“欧洲之友”政策主管莎达·伊斯兰说。

    毋容置疑,中国和欧盟自建交40年以来,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始终沿着全面、稳定、务实的轨道持续快速向前发展。如今,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最重要、最稳定、最具影响力、最富建设性的大国伙伴关系之一。

    展望未来,中欧关系难免会遇到一些波折,但在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同时中欧都在转型并有意相互对接各自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中欧关系将通过不断深化、拓宽合作渠道来创造良性局面。

责任编辑: 林巧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