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记者发布会透露了哪些信号?——中国经济希望大于困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6-03-16 18:42 来源: 盘古智库
【字体: 打印本页

背景

2016年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盘古智库第一时间组织相关学者就总理的回答进行了点评。

中国经济希望大于困难

郑联盛(盘古智库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经济在保增长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十三五”期间,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该时期经济年均增长应保持在6.5%以上。由于经济体量大,要素约束明显,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和资本产出效率较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较难,要实现年均6.5%的增长率面临诸多的挑战,政府在保增长方面需要下大力气。同时,由于中国是全球经济的系统性重要性经济体,其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对于全球经济亦是有影响的。

发展、改革与创新是政策三大支柱

但是,如果政府能够完善政策体系,夯实政策根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力量,有效实现创新发展,那么“希望大于困难”。发展、改革与创新是政策三大支柱。总理此前强调,“十三五”时期,政府要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等三个要点,即需要平衡发展、改革和创新的动态关系。

从政策框架上,一是需要完善宏观经济政策,适度放松财政与货币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发挥政策效力;二是需要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释放改革红利;三是需要大力促进私人部门的创新发展,以创新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缔造发展动力。

现在是必须进行改革进一步推进的时机

万喆(盘古智库学术委员、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经济处在一种充满矛盾的境地中。这不能单纯说成是唱多或者唱空,不是简单的前景光明或者满目疮痍,不是单纯的一路高歌或万劫不复,而是时时处在多与空的对决,上升与下降的机动,繁荣与衰退的夹击之中。

局势变幻属发展必然结果,应辩证看待

我们要意识到:这不是坏事,这是我们发展到这个体量后的必然结果,市场流动性极大增强的必然结果。所以大家很关心中国经济,而且关心中国经济对国际的影响。有了更大的影响,是我们努力的结果,但是相应的有更大的责任,至少说,会面对更复杂的局势和变量。因此,所谓两难,本来就有两面性,是肯定、是机遇,也是挑战、是威胁。

市场和政府需重新定位,兼顾多方

我们要改变的,是量变到质变造成的思路问题,市场和政府需要有合理的定位和相对定位。谈金融为实体服务,同时要控制金融风险。谈企业创新发展,同时要规范市场规则。谈发展仍是主要目标,同时要兼顾生态、民生、贫富差距等。需要的不是单一的理论或方式,政府需要重新定位,市场设定也需要重新定位。

治理需更精细化,追求全面目标

所谓治理就是对于动态的管理,政策选择会变得越来越难。这种难,主要表现在精细化水平上。信息了解怎么能够真实完全?市场预期有几套方案?政策制定的相机性和一致性怎么调合?这些问题都需要细节的精确描述,才能取得全面的目标追求。

改革势在必行,需进一步推动

当前中国的经济仍然有较好的基本面,但是市场不断扩大导致许多问题在不断暴露,因此,并不能因为没有发生经济危机就不需要改革。我认为现在是必须进行改革进一步推进的时机。政府报告和今天的总理答记者问实际上也都显示了这一种决心。希望能够真正贯彻实施并落实下去。

保增控将成未来货币政策思路

梁海明(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会上,谈到货币政策时,他指出:“去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像降息、降准、定向降准等措施,这不是量化宽松,我们始终注意把握货币供应量的松紧适度”。

我认为,总理未来的货币政策,简单而言,就是比较灵活、可松可紧,用三个字来形容,就是保,即保持经济增长;增,即增加民众就业、收入;控,即控制通胀、系统风险,透露出强调“灵活”“市场化”以及“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货币政策思路。

监管五大错配呼唤宏观审慎框架

郑联盛(盘古智库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2015年金融市场的波动问题成为记者会的“头炮”充分显示出了各界对金融稳定的强烈关注。整体而言,对于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防控基本上达到了政策目标,但是,金融风险的处置和根除仍然面临重大的风险,总理亦提及了多个问题:一是金融机构的不良问题;二是企业部门的高债务;三是风险全覆盖;四是金融监管协调;五是消费者投资者保护等。

基于总理提及的金融风险点以及国内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我国金融体系存在混业经营与分业监管、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中央监管与地方监管、行业风险与系统性风险等五大体制机制错配。为了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为了保障金融体系稳定性,在“十三五”时期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是重大的政策要求。

供给侧喜忧参半

叶青(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湖北统计局副局长)

本次记者会集中了三大观点:一是中国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认为中国经济会硬着陆,而不参与中国经济,将会坐失良机;二是供给侧喜忧参半。到僵尸企业去看看,困难重重,惨不忍睹;到科技新城去看看,“互联网+”,你追我赶,欣欣向荣。关键是各级政府的权力下放,减轻负担;三是要认清中国经济目前的特点: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万变不离其宗。

中央应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吴必虎(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北京大学教授)

简政放权:中央应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事实上,中央部门放权的力度还是不够的,难度也很大。中央正从考评机制、从各种制度建设、从民间力量等方面着力推进简政放权工作。政改的窗口期快结束了,中央势必需要加快简政放权的速度。同时,从现有机制来看,政府部门的准入门槛还是很高,这一问题主要归咎于各部门对自身利益的考量。

文化产业:“一地多用”,实现联动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会上谈到文物问题,实际上是以文物为切入点,强调文化产业的发展。文物被束之高阁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文物被尘封在仓库、地下室,既没有引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没有与当地社会结合。这一情况推动了文物部门的改革和简政放权。类似的公共资源闲置、低效率利用的情况存在于多个部门,所以,我们要打破旧有格局,要“一地多用”,建立规范的市场准入机制,与其他部门联动发展。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应配给相应的法律法规

李克强总理强调,农村要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要生产发展、要融合发展,就必须改变各种制度,如用地制度。制度供给不足是阻碍农村发展的重要原因,政府要在法律方面进行配套,加快改革的步伐。

责任编辑: 于士航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