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6.7%:中国经济转型期下的高质量增长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6-04-16 09:25 来源: 光明网
【字体: 打印本页

15日上午,国新办举行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介绍2016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据介绍,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585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90214亿元,增长7.6%。

关于2016年中国经济前景,国内国际都一度呈现一片消极信号。如3月份以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与标普相继将中国长期主权债务评级由“稳定”下调至“负面”,两会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新华社记者还问到中国经济会不会一路下滑击穿6.5%这条线,影响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甚至拖累世界经济。一些西方国家更借机再次炒作中国经济崩溃论,一些国际投机客甚至与国内既得利益集团一起联手“看空中国”,甚至宣传“做空中国”、“中国经济硬着陆不可避免”。从中不难发现,某些国家在期待中国经济拉动世界经济,搭乘中国经济“顺风车”,推动本国经济增长的同时,随时不忘鼓噪“中国威胁论”与“中国经济崩溃论”来混淆视听,其“吃饱饭骂厨子”和“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双重扭曲心理可谓昭然若揭。

不过,随着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一季度部分宏观经济数据的发布,中国经济的活力与自信再次有力地驳斥了国内、国际这些负面声音。其中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2%,成品油消费量同比增长7.2%,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41.1%,都呈现了中国经济正在企稳回升的态势。此外,2、3月CPI上涨2.3%,在政策预期、库存回补、主动减产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企业利润时隔半年首次月度正增长,城市商品房销售明显加快,全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3%,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制造业PMI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的50.2%,都从多个指标折射出中国经济在供给侧改革调控下正在逐步走出低迷,并已激发出欣欣向荣的内生动力。

数据枯燥,现实可感,随着中国经济政策调控的进一步发力,全面小康与“十三五”规划的全面铺开,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还将进一步提升,这其中,有三大因素,可谓是推动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三重引擎。

其一,创新经济比例不断增长。《201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创新指数名列全球第29位,在中等收入国家中排名首位,中国在人力资本开发和研发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已经非常接近高收入经济体。近期,中瑞共同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瑞士联邦关于建立创新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瑞士也成为中国首个创新战略伙伴关系国,这也是五大发展理念首次对接国家外交与经济合作。随着创新理念的不断拓展,伴随“一路一带”创新产能合作和《“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及《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科技研发投入世界第二的中国,创新经济比例必将来断增长,并引领一个又一个中国经济的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方式、新奇迹。

其二,“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小康战略将激发中国经济无限内生动力。在习近平“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一理性、正确的趋势性研判思想指引下,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转方式、调结构、保民生、可持续发展“四个目标”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个“主要任务”,及“五大政策支柱”、十个“更加注重”的今年中国经济总体思路。这些政策性思想指导对接“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小康战略,将有力激发起中国经济无限内生动力。今年一二月份服务业增长了8.1%,第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长7.6%,即是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不断提升的充分体验。

其三,供给侧改革“工具箱”装满了无数经济防风险可用“工具”。供给侧改革并非针对中国经济坏帐的清理,也包括对创新经济的鼓舞与提升,对市场经济风险的预警与调控。即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思想正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强调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即是提前做好风险预警与调控机制,备足各种经济调控“工具”:哪里松动立刻固紧,哪里脱落立刻焊牢,哪里着火立刻扑灭。除了政策性优化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双创、“互联网+”、“一带一路”、“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京津冀、长江经济带、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全面振兴等区域协调机制、全面小康及货币、汇率、财政、产业政策和政府效能提升,都是中国经济供给侧改革“工具箱”里可用的工具。

今年一季度GDP增量为9851亿元,即约合1519亿美元,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量足以进入世界经济前60。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中国经济在大踏步转型期下更高质量的增长,许多尚待转型升级的企业、人才、资金仍在孵育期中。近期,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同时要直面挑战、夯实基础,扩大积极因素。随着政策工具的灵活运用,供给侧改革的发力,创新经济的提升,消费增长的拉动,“十三五”规划项目的实施和全面小康内生动力的激发,中国经济必将自信满满,为“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小康这一中华民族第一个百年梦想续写时代辉煌!(刘立峰)

责任编辑: 于士航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