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15年一季度商务运行情况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4-16 21:40 来源: 商务部网站
【字体: 打印本页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给大家通报一季度的商务运行情况,并且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

    一、市场运行情况和特点

    今年以来,国内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基本稳定。一季度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万亿元,同比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比上年同期分别放缓1.4和0.1个百分点。据商务部监测,一季度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长4.6%,较上年同期放缓1.1个百分点。主要特点:

    一是网络零售保持强劲势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4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8.9%,对社零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1%,拉动社零增长近2.9个百分点。另据商务部监测,一季度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网上商店销售额增长39.7%,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4.5个百分点。

    二是通信类消费热度不减。移动电话用户结构加速升级,一季度4G用户净增预计超过6000万,1-2月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1.6%,一季度全国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销售同比增长38.5%,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加快23.3个百分点。

    三是餐饮消费稳步回升。在市场调整和企业转型作用下,大众化餐饮消费成为市场主流,餐饮市场逐步回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1.3%,较上年同期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增长5.5%,较上年同期加快4.5个百分点。

    四是住行类消费平稳增长。随着智能家电的推广使用和家居更新换代需求的增长,居住类消费增长加快。一季度全国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建材、家具销售分别增长13.7%、15.8%和15.4%,比上年同期分别加快4.5、3.6和1.2个百分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9%;新能源汽车销售继续高速增长,销量增长2.8倍。

    五是消费价格低位运行。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2%,涨幅较去年同期低1.1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上涨1.4%,与上月持平。商务部监测的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价格一季度同比下降1.3%,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1.0%,降幅较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一季度羊肉、猪肉、蔬菜价格同比分别下降6.5%、5.8%和5.2%,鸡蛋、水果分别上涨8.6%和5.3%。

    二、关于对外贸易情况

    据海关初步统计,2015年一季度,全国进出口5.54万亿元,同比(下同)下降6%。其中,出口3.15万亿元,增长4.9%;进口2.39万亿元,下降17.3%;顺差7553亿元,增长6.1倍。按美元计,全国进出口9042亿美元,下降6.3%。其中,出口5139亿美元,增长4.7%;进口3902亿美元,下降17.6%;顺差1237亿美元,增长6.1倍。一季度外贸运行主要呈以下特点:

    一是出口增速大幅波动,进口降幅较大。在全球贸易普遍下滑的背景下,一季度我国出口保持增长势头,但增速较2014年四季度回落3.7个百分点。受春节等因素影响,出口增速大幅波动,1月下降3.2%、2月增长48.9%、3月下降14.6%。受进口平均价格下降9.8%和内需疲弱影响,全国进口降幅较上季度扩大15.7个百分点,其中,3月当月下降12.3%,降幅较前两月收窄7.6个百分点。

    二是对美出口较快增长,自资源富集国家进口降幅较大。我对美出口增长11.5%,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9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增长2.8%,对日本和香港地区出口分别下降11.5%和10.1%。自南非、巴西、俄罗斯、印度和澳大利亚进口分别下降48.1%、37.3%、32.4%、29%和26.9%,合计拉低整体进口增速4.5个百分点。

    三是一般贸易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加工贸易进、出口均现负增长。一般贸易进出口30672亿元,下降5.7%,占进出口总额的55.3%,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2.2%,拉动全国出口增长6.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17416亿元,下降6.5%,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5.9%和7.7%。其他贸易进出口7345亿元,下降5.9%。

    四是机电产品出口好于整体,主要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下跌。机电产品出口18182亿元,增长6.4%,快于整体出口增速1.5个百分点,拉动全国出口增长3.6个百分点。其中,船舶、金属加工机床等部分高端制造产品出口增速均在20%以上。纺织服装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6292亿元,增长6.1%。同期,原油、铁矿砂、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大豆、铜矿砂和铜材进口价格分别下跌46.8%、45%、38.7%、21%、18.6%、13.9%和13.2%,这七种商品进口价格下滑拉低整体进口增速10.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进口7399亿元,增长0.7%。

    五是中西部地区占比提高,区域发展进一步协调。中西部地区进出口8687亿元,增长2.6%,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5.7%,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长15.7%,对全国出口增量贡献53.3%。东部地区进出口46744亿元,下降7.3%。

    六是民营企业成为出口主要拉动力量,国有企业降幅较大。民营企业进出口19329亿元,下降5.9%,其中出口增长12.5%,对出口增量贡献102.7%。国有企业进出口9675亿元,下降14.1%,降幅大于整体进出口8.1个百分点。外资企业进出口26428亿元,下降2.7%。

    三、关于吸收外资情况

    2015年1-3月,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861家,同比增长22.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145.7亿元人民币(折348.8亿美元),同比增长11.3%(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下同)。3月当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030家,同比增长0.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63.8亿元人民币(折124亿美元),同比增长2.2%。1-3月吸收外资有以下特点:

    一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增长。1-3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215.9亿美元,同比增长24.1%,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61.9%;其中金融服务业、分销服务业、运输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较大,分别为54.4亿美元、18.9亿美元和10.2亿美元。农、林、牧、渔业实际使用外资5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1.4%。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12.2亿美元,同比下降3.6%,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32.2%;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较大,分别为23.3亿美元、10.8亿美元和10.2亿美元。

    二是主要国家/地区对华投资总体保持稳定。1-3月,实际投入外资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香港、韩国、台湾省、新加坡、日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沙特阿拉伯)合计投入332.9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5.4%;同比增长12.8%。其中,英国、法国、沙特阿拉伯分别对华投资3.7亿美元、3.7亿美元和2.4亿美元,同比增幅较高,分别为40%、258.7%和776.7%;日本对华投资10.6亿美元,同比下降12.3%;美国对华投资6.2亿美元,同比下降40.4%。此外,欧盟28国对华投资20.2亿美元,同比增长30.5%;东盟对华投资13.5亿美元,同比下降31.2%。

    三是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2015年1-3月,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97.8亿美元,同比增长18.8%;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26.7亿美元,同比下降26%;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24.3亿美元,同比下降15.2%。

    四、关于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

    对外直接投资。今年1季度,我国境内非金融类投资者共对全球142个国家/地区的233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580.9亿元人民币 (折合257.9亿美元注[注1:人民币与美元折算率为1-3月日平均汇率1美元=6.1300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6%。其中股本和其他投资1323.5亿元人民币(折合215.9亿美元),占83.7%,利润再投资257.4亿元人民币(折合42亿美元),占16.3%。其中,3月当月,对外直接投资514.3亿元人民币(折合83.9亿美元),同比增长0.4%。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1200亿元人民币(折合6721亿美元)。

    1季度,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上亿美元的国家/地区有19个,主要有中国香港、荷兰、开曼群岛、美国、英属维尔京群岛、新加坡、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

    今年1季度,我国内地对中国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日本等七个主要经济体的投资达到199.8亿美元,占我国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7.5%。其中对欧盟(主要是中石油在荷兰投资28.85亿美元)投资35.4亿美元,是去年同期4.4亿美元的8倍多;对中国香港、东盟、美国和俄罗斯的投资分别增长44.4%、51.4%、37.4%和14.3%;对澳大利亚和日本的投资则分别下降66.3%和16.7%。

    对外承包工程。今年1季度,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946.9亿元人民币(折合317.6亿美元),同比增长17.6%,新签合同额2794.7亿元人民币(折合455.9亿美元),同比增长29.7%;其中3月当月完成营业额108.9亿美元,同比下降2%,当月新签合同额162.2亿美元,同比增长13.6%。

    1季度,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61个(上年同期142个,增加19个),合计370.7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1.3%。其中上亿美元的项目105个,同比增加28个。其中,3月份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54个(上年同期70个,减少16个),合计126.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9.7亿美元),占当月新签合同总额的78.2%;其中上亿美元的项目33个,同比减少3个。

    3月新签合同额较大的承包工程项目为: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揽的安哥拉SIYO I联合循环电厂建设及安装项目(合同额9.9亿美元)和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揽的马里10万公顷农田水利整治项目(合同额8.8亿美元)。

    截至3月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累计签订合同额14071.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9669.1亿美元。

    对外劳务合作。今年1季度,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2.1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0.8万人,同比增长7.1%;其中承包工程项下6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派出6.1万人。3月当月,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1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0.2万人。3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8.3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9.1万人。

    截至3月底,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累计派出各类人员760万人。

    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2015年1季度,14家合作区建区企业新增投资3488万美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121万美元,入区企业新增投资1.3亿美元,共创造产值8.2亿美元,上缴东道国政府税费3600万美元。

    截至3月底,在建的14家合作区企业已完成总投资额16.6亿美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0亿美元;入区企业共计409家,累计投资43.4亿美元,创造总产值184.6亿美元,上缴东道国政府税费7.6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4.3万个,其中雇用当地和第三国员工4.0万人。通过确认考核的9家合作区企业累计完成投资13.7亿美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8亿美元;入区企业309家,累计投资37.7亿美元,创造总产值179.0亿美元,上缴东道国政府税费7.2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3.4万个,其中雇用当地和第三国员工3.1万人。

    五、2015年前2个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情况

    2015年前2个月,我国服务进出口延续上年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超过千亿美元,达1005亿美元,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具体呈现以下特点:

    (一)总量保持较快增长,进口增速高于出口。1-2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13.6%。其中,金融服务、建筑服务、文化和娱乐服务进出口增长速度名列前三。服务出口357亿美元,同比增长5.4%;进口648亿美元,同比增长18.8%;进口增幅高于出口13.4个百分点。

    (二)旅行占比接近50%,运输服务进口出现下降。1-2月,我国旅行进出口总额为452.6亿美元,同比增长42%;占我服务进出口总额比重达45%,居各类服务之首。运输服务进出口为188亿美元,下降10.7%,主要源于运输进口下降。前2个月运输服务进口降幅达18.2%,出口则增长9.6%。

    (三)占比较高的高附加值服务出口保持增长,进口降势明显。高附加值服务中的计算机服务、保险服务保持较快增长,1-2月增幅分别为10.8%、20.2%,知识产权使用费实现1.9倍的高速增长。占比较高的专业管理和咨询服务出口微降(0.3%),金融服务、技术服务分别下降42.9%、10.2%。1-2月,计算机服务、保险服务进口降幅均超过20%,同比分别下降23.4%、67.6%。金融服务则实现2.3倍的高速增长。

    (四)传统服务为主要逆差来源,高附加值服务顺差较大。1-2月,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为291亿美元。其中,旅行和运输服务逆差353.4亿美元,为我服务贸易逆差主要来源。专业管理和咨询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顺差28.8亿美元和20.6亿美元。

    六、关于服务外包情况

    2015年第一季度,我国企业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金额270.3亿美元,同比增长10%,执行金额185.5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67.3亿美元,同比增长3.7%;执行金额121.9亿美元,同比增长8.8%。体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互联网+”推动在岸服务外包快速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带动在岸服务外包业务快速发展。一季度,我国承接在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84.3亿美元,同比增长22.2%,执行金额52.6亿美元,同比增长20.8%。二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作进一步加深。“一带一路”战略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加强与我服务外包项目合作,推进互联互通项目建设。一季度,我国企业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33.3亿美元和20.1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0%和8.1%。

    七、有关首届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筹备情况

    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正成为中拉合作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基础设施领域的互利合作,在2015年1月举行的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期间,中方倡议成立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该论坛由中国商务部主办,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承办,每年举办一届,与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同期同地举办。首届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定于2015年6月4-5日在澳门举办。

    目前论坛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届时来自拉美及加勒比国家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企业家将同中国业界围绕如何推进深化双方互利合作、实现中拉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的对接和优势互补、加快拉美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沈丹阳】:以上是给大家通报的情况,下面欢迎大家提问交流。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去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资流入国,第一季度我国吸收的外商实际投资也保持持续增长,但是与此同时国外的媒体也常有中国外资撤离论的出现,请问商务部对此如何看待?

    【沈丹阳】:这个问题如何看待关键是要看事实,我给您讲三组数据:第一组数据,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今年一月底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2014年中国吸收外资1280亿美元,首次成为世界最大的外资流入国。第二组数据,根据上海美国商会《2015年中国商业调查》,有73%和75%的受访企业2014年在华业务实现盈利或者收入增长,有67%的受访企业计划2015年扩大在华投资。第三组数据,刚才已经给大家通报的,今年一季度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比去年同期增长11.3%,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些数据充分反映出我国投资环境的综合优势依然突出,也说明我国吸收外资的综合竞争力依然比较强。

    中国吸收外资的综合竞争力,除了体现在外商普遍看好我国潜力巨大,而且稳定增长的国内市场这个因素以外,也跟我们的法律制度体系日臻健全,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不断完善,产业配套能力迅速提高有很大关系。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推进各项改革。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同时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使吸收外资环境持续改善,是吸引外资规模持续增长最主要原因。尽管也有一些跨国公司对投资环境有所抱怨,我认为这主要是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的不适应。比如我们的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也可能是经营不善等因素,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确实有少数跨国公司对在华业务进行了调整,但总体上看数量非常有限的。

    从今年第一季度最新数据来看,外商投资新设企业数和实际外资金额分别增长22.4%和11.3%,终止企业数是下降17.6%,减资企业数也比去年下降了35.7%,其中制造业领域分别下降11.8%和37%。这个数据说明外商对华投资是有出有进的,但总体上是进大于出,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外资撤离潮”。

    数据在那里摆着,为什么还有中国出现“外企撤离潮”或者是“外资撤离潮”的看法?我们分析,这跟新常态下外商投资的投向结构发生变化也有关系。一个显著的变化是,2001—2014年我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从原来2001年的24%,到2014年已经提高到55.4%,这是一个很高的幅度,制造业利用新增外资的规模和比重持续下降,而原有的一些制造业外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的业务进行了一些调整。制造业外资的下降和原有制造业外资的正常调整,我们认为是正常的,只是因被个别境外媒体关注甚至“放大”,所以才有所谓的“外企撤离潮”这样的说法。实际数据并不能支撑这种看法。谢谢您的提问。

    【中新社记者】: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主动放弃泰国高铁项目,泰国正在与日方探讨高铁建设细节,对此中国驻泰国使馆已经辟谣。请商务部介绍一下具体情况,中泰高铁项目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

    【沈丹阳】: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与包括泰国在内的东盟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近年来中国与泰国等东盟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发展,改善了当地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受到项目所在国政府和当地人民的广泛欢迎。中泰两国在铁路领域开展合作,将会有效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和深化中泰两国经贸合作,更有利于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互利共赢的好事。目前,中泰两国有关部门已经就铁路领域合作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双方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保持顺畅,有关具体合作事宜正在稳步有序推进,我们希望双方加强协作配合,尽早启动有关项目建设,谢谢您的提问。

    【经济参考报记者】:刚才您介绍了一季度消费的情况,如何判断接下来消费的形势,以及下一步商务部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有没有新的举措和亮点?商务部在推动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方面有没有配套的举措?

    【沈丹阳】:从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数据上来看,一季度消费增长是比较稳健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最大的。我们分析二季度消费增长仍将朝着平稳趋好的方向发展,对经济增长将继续发挥第一拉动力的作用。这是因为至少有三个有力的驱动因素将持续发挥作用:

    一是新技术催生的商品消费新热点还在涌现。比如4G通讯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消费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通讯产品更新换代的消费需求。一季度全国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销售同比增长38.5%,增速比上年同期大幅度加快了23.3个百分点。这个势头是非常快的,挡都挡不住。再比如受技术升级和政策扶持叠加的推动,新能源汽车销售继续高速增长,1—2月同比增长2.9倍,接下来不只是4G通讯器材和新能源汽车等,智能家电也有可能成为一个高速增长的消费新热点。

    二是新理念带动大众化服务消费持续升温。多样化、个性化,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新理念,使得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及大众化餐饮等服务消费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青睐,比如一季度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1.3%,比上年同期加快1.5个百分点,全国电影票房增长也超过20%。

    三是多方面的数据显示居民消费的意愿在走高。2013年以来,银行卡跨行消费金额增速呈现下滑的态势,但是到了2015年一季度出现了回升,同比增速比上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一季度银行卡跨行消费比数和金额分别是28亿笔和8.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和12.5%。中国经济景气监测数据显示,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超过前两年的水平,表明消费者具有积极的消费意愿。除了这三个主要的驱动因素以外,我们注意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非制造业PMI数据也显示批发贸易、物流业、住宿和电信等服务业升幅明显,市场经营活动趋于活跃。3月份,批发业商务活动指数是53.8%,环比上升13.7个百分点;住宿业商务活动指数是64.1%,环比上升29.2个百分点;电信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66.4%,环比上升10个百分点。还有其他一些指数也表明市场经营活动是趋于活跃的。

    至于新的亮点,我们认为农村消费很可能将进一步迸发潜力。由于农村商品流通领域基础设施长足进步,网络购物的兴起使农民有更多、更简便的方式消费商品,再加上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已经连续高于城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6%,高于城镇1.2个百分点,这个势头也可望继续发展下去。

    【沈丹阳】:今年一季度,我国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达到9.6亿美元。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3.09亿美元,占32.1%;汽车制造业2.19亿美元,占22.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4亿美元,占21.2%;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9113万美元,占9.5%;金属制品业7834万美元,占8.1%。与此同时,相关设备的出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1-2月我国铁路设备,包括铁道及电车道的机车、车辆及相关零件的出口超过1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了51.8%。

    商务部高度重视推动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工作。为推动装备产能“走出去”,我们和有关部门围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一带一路”、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重大战略,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下一步,商务部将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推进这项工作。重点是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指导,做好总体布局。要结合行业优势和东道国特点,明确提出支持铁路、核电、汽车、船舶、化工、冶金等优势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指导意见。二是突出重点,用好财政资金。2015年安排的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优势行业的对外投资合作,重点用于可拉动国产装备出口的境外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三是改革创新,推进产融结合,促进对外投资合作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带动装备产能“走出去”的能力。谢谢!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有两个问题:第一,一季度外贸数据波动还是比较大,请问商务部下一步有那些具体的促外贸稳增长的措施出台?同时您认为外贸领域还有哪些潜在的增长点?第二,欧盟委员会近日决定对原产自中国的碳钢紧固件,继续维持反倾销的措施,请问商务部对此案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维护中国紧固件产业的利益?

    【沈丹阳】:每年第一季度由于受工作日的多少、上年基数的高低等不可比因素的影响,单月的进出口规模和增速总会出现一些比较大的波动或起伏。今年一季度整个波动起伏比较大,一月份微降,二月份大涨,三月份又下降。因此,我们还是要把整个季度的数据进行整体分析才能有一个比较客观准确的判断。我们对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情况的初步分析是,出口情况大体上比较平稳,增长情况在预期之中,而进口的下降比较明显,某种程度上说降幅超出了预期。

    关于您提到的我们面临外贸波动准备采取什么措施,自去年以来,国务院下发了若干个重要文件,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还有地方都采取了很多措施,现在关键是要把这些政策措施切实落实到位。同时我们也要分析一季度的进出口处于什么状态了,如果总体上还是一个比较正常,并且朝上发展的态势,也就没必要急于采取什么新的措施。

    从整个一季度的情况看,总体上我们认为出口还是一个比较平稳的态势,主要是进口下降比较明显。进口下降是什么原因?我们分析主要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当然也受国内生产配套进口放缓,投资对进口拉动减弱因素的综合影响。比如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大幅拉进低口总额;国内生产配套进口需求减少;国内投资增速回落,对进口都有影响。这是一个方面的情况,讲到外贸增速下降,我们要分析这个情况,是不是已经失速了,我们认为还不到这个程度。同时对外贸也不能只看速度,今年一季度的外贸我认为有一个情况是非常好的,就是结构调整是很好的,无论是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区域布局、企业结构、还是贸易结构来看,都是在进一步优化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继续坚持既有的已经出台的稳定外贸增长和调整结构的措施。

    尽管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仍然乏力,外部需求不足,出口压力比较大,由于我国外贸传统竞争优势仍具有生命力,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等竞争新优势正在加速形成,稳定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总体上是对路和有利的,因此我们对全年出口稳定增长还是有信心。进口方面,随着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的平稳发展和消费“两架马车”进一步提速,相信也会有更好的表现。

    关于另外一个问题,2009年7月中国政府就欧委会对华碳钢紧固件反倾销措施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2011年7月世贸组织上诉机构裁定,欧委会在本案程序和实体诸多方面违反世贸规则,此后中方一直密切关注欧委会对上述机构裁决的执行情况。2013年10月份中国政府再次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提起执行之诉,要求欧委会彻底纠正本案中的所有违规做法,预计执行专家组将于今年7月至8月作出裁定。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自由贸易,反对滥用贸易保护措施为国内产业提供过度保护。中方认为,欧盟碳钢紧固件行业的困境存在多方面原因,延长对中国企业的征税决定并非明智之举。中方希望欧委会客观审视欧盟产业状况,克制使用贸易保护措施,支持双方业界通过对话合作解决贸易分歧,共同维护中欧经贸合作大局。谢谢您的提问。

    【南方都市报记者】:有媒体报道,广东、天津、福建三地的自贸区都已经进入挂牌倒计时,请问发言人具体挂牌时间是什么时候?

    【沈丹阳】:进入倒计时是对的,但具体挂牌时间真没办法告诉你,因为现在我也不知道。谢谢!

    【国际商报记者】: 李克强总理在最近这个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请问商务部在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新的举措?

    【沈丹阳】:近几年,商务部主要从加强运用、促进完善政策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开展国际交流和规则制定等四个方面,积极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比如,在加强应用出境方面,我们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的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建设,鼓励推动电子商务创新应用;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的试点;扩大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范围,推动解决农产品“卖难买难”问题;组织媒体大力宣传推广农产品电商企业典型案例。在完善政策法规方面,我们陆续出台了《网络零售第三方平台交易规则制定程序规定》,拟订了《加强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贸易创新发展宏观规划》等重要文件。在规范市场秩序方面,在全国开展了打击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专项整治,查处案件11000多起,关闭屏蔽网站3400多家,查获进出境侵权商品22万多件。在开展国际交流和规则方面,我们在中韩、中日韩、中澳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自贸协定谈判中专门设立了电子商务议题。去年,在APEC会议上提出的“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倡议”获得了各经济体的一致通过。

    今年,商务部启动了电子商务专项行动计划,大家可能知道我们有16个专项行动计划和工程,这是其中之一。重点推进六项行动: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中小城市、进社区;支持零售企业拓展营销渠道、拓展网络消费领域;支持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家政服务等生活服务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发挥示范试点作用,鼓励地方发展有产业特色的电子商务模式;加强电子商务人才教育培训,推动解决行业瓶颈困难;加大防范侵权假冒力度,规范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等等,谢谢!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当前中国品牌已成为海外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比如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制作的纪录片《运行中国》、韩国KBS制作的《超级中国》纪录片都先后把焦点对准了中国的品牌企业,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中国品牌建设方面的情况? 

    【沈丹阳】: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有近200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但是中国品牌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近些年来我们在推动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加大了追赶的步伐,并且取得了长足进步。2014年,29个中国品牌入选“世界品牌500强”,已经位居世界第五。从2004到2014年,中国最具价值的500个品牌的总价值已经由2.47万亿元上升到9.27万亿元,品牌价值在100亿元以上的中国品牌从45个上升到将近200个。

    近年来,商务部一直把培育中国品牌作为内外贸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任务,实施一系列促进品牌发展的政策措施。概括起来,商务部正在着力打造中国品牌建设的四个平台。

    一是品牌促进服务平台。商务部已先后制定出台餐饮、住宿、家政服务、美容美发等多个行业的指导意见,在广东等10个省份开展了品牌促进体系的试点,在48个城市开展了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调动1300多家专业服务机构力量为企业提供各方面的服务,特别是品牌方面的服务。

    二是品牌推荐服务平台。我们积极鼓励品牌企业参与商务部主办的广交会、夏洽会等大型展会,支持中国知名品牌出口。在美国、欧盟、非洲等中国商品主要出口地区举办大中国品牌商品展。同时积极开展中国品牌宣传,指导行业组织开展“宣传中国品牌,销售中国品牌”推介活动,扩大“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在海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是品牌保护服务平台。商务部积极采取措施,严厉打击侵权和制假的违法行为,同时加强诚信建设,在部分城市开展商务诚信建设试点。充分利用多双边经贸合作和争端解决机制,支持中国品牌企业开展海外维权,构建中国品牌的海外权益保护机制。

    四是品牌信息服务平台。商务部指导中国商业联合会等机构编制中国品牌发展报告和指数,发布品牌评价、消费评价等信息,为消费者选择品牌提供便利。同时,组织编写外贸品牌发展报告,引导品牌企业提升品牌质量和信誉。在日本、香港、新加坡及国内多个城市举办了一系列外贸品牌建设培训班,帮助企业制订和强化品牌战略。

    目前,中国品牌建设已经成为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方向。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以完善品牌促进、品牌推介、品牌保护和品牌信息公共服务为重点,着力建立完善更加有利于中国品牌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谢谢您的提问。 

    【沈丹阳】:谢谢大家!今天发布会就开到这里!

责任编辑: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