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汉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研究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5-17 20:52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周汉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研究员

我发言先起一个题目,以部门信息共享和互联网+来化解群众办事难的现象。核心意思是用互联网、用信息化手段来解决办事难。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你妈是你妈”这种现象的批评,揭示了群众办事难的两个“痛点”:一个是需要办理的证件很多。二是办证要提供的材料多。

简政放权应该针对这些“痛点”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方便群众办事。.这些需要证明的事项答案都是在行政机关,有关材料都在行政机关,为什么还要老百姓来证明?我们调研、座谈当中发现,不光老百姓感觉办事难,一些行政机关也有苦恼,也想解决,但是他们也解决不了。每一个行政机关普遍感觉都没有力量改变现状。现在中央有决心,动真格,如果社会有智慧的话,我们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我看来,能够事半功倍的就是互联网+,就是信息共享,我们要通过建设智慧城市、电子政府,来化解群众办事难现象,推进简政放权。

我想先从个案谈起,再讨论一般问题。北京市的小客车摇号系统是非常成功的电子政务案例,现在两个月摇一次,申请人过了200万。要证明自己有摇号资格要证明很多东西,这些信息分别由公安、国税、地税、民政、司法、财政、人力社保、商务、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和区县政府掌握。每个申请者都需要提供几份到十几份材料,再乘上200万人,按照传统证明方式,这是没有办法做的。但是北京市在这个事情上闯出了很好的路子,就是采用信息共享的方式。申请人坐到电脑前填入最基本的信息,后面就是通过共享交换平台,由后面涉及到的十几个部门进行后台信息比对,完成证明流程。最开始设计的系统是8天返回比对结果,现在实践当中,当天就可以返回。所以这就是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力度。

遗憾的是北京市小客车摇号仍然是个案,即使在北京市,这个经验也没有被广泛复制。最为常见的顶多是网上提出申请,证明过程仍然要通过网下纸质材料证明,典型的双轨制流程。我们现在可以说是一条腿迈进了信息化时代,一条腿还留在传统时代,业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这种双轨制的办事流程增加办事人的痛苦指数,行政机关也是受害者,影响工作效率。还有就是用纸质的东西难以杜绝造假行为。通过电子方式,造假现象就迎刃而解。为什么不能普遍实现部门信息共享呢?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内因就是我们现在的行政管理制度,都是形成于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反映的是一种供给主导、部门分工的行业管理方式。它的好处是职责很明晰,边界分明,分工清楚,便于发挥分工的优势,提高管理效率,也有利于事后的考核和监督。但是这种体制也有它的弊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分工的细化,部门就有不断的扩张和膨胀的冲动,形成“官场病”。部门增加之后还有一个弊端,就是部门越多越难形成合作,增加了合作成本。这种体制之下,信息系统设计和信息流向都是体内循环,内部使用需要,所以部门信息系统不可能打破边界而为其他部门使用。另外,部门不愿意信息共享,是因为传统体制下共享后没有权力了。信息技术出现之后,虽然普遍采用办公自动化、信息化,但是这是在体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传统分工流程的一种固化,结果信息技术的采用不仅不会改变传统的管理格局,甚至会导致信息技术采用越多,信息交流越少,“烟囱”越多、整合越难的现象。即使个别部门想推进合作,也没有这个力量,没法突破体制阻碍,这就是内因。

外因是要有足够强有力的外部力量介入。像北京市这个小客车摇号系统,当年就是北京市委书记亲自督办,20多天就弄成了,为什么不能普遍复制呢?外因就是在其他领域的问题不够大,不够大就复制不了。所以外因就是缺乏领导支持,更深究下去就是信息化还只能靠领导推动这一种推动力量。

要发挥信息化的作用,我的建议是,借助互联网+建立一个需求驱动的、信息共享的长效机制。要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让老百姓“点菜”,以需求驱动打破供给主导的体制弊端。中央明确要求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要克服供给主导的传统部门体制弊端,就必须改变视角,从公众的体验与公众的需求角度出发,推进制度变革,提供公共服务,具体建议就是通过网上办事来倒逼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一是要尽量合并证照的功能,逐步实现一卡多用、一卡通用。二是通过信息共享实现部门信息的交叉对比,减少公众提交证明材料的负担。为此就需要确立突破口,确立网上办事具体目标。可以参照外国的做法,明确规定,相关部门的信息必须提供给其他部门共享,但凡能够部门共享的信息,相关部门不允许让老百姓第二次提供,也就是禁止二次采集信息。

责任编辑: 薛雪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