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嵩龄: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领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6-03-09 17:58 来源: 国务院参事室
【字体: 打印本页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领域

国务院参事  徐嵩龄

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近些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出现的两种新类型:一是现已蔚然成风的传统村落和村寨保护;一是开始得到关注并呼吁的三线建设时期的遗址(简称“三线遗产”)保护。它们开辟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领域、新方向。

传统村落既存在于汉族地区,更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在那里,由于相当多的少数民族傍山或依山而居,故而称之为“村寨”。传统村落和村寨与历史名城和名镇,构成表征我国五千年以上农业文明的双壁。作为文化遗产的村落和村寨,有着其他遗产地普遍不能兼具的四项特征,即:活态性(其传统生活方式与功能一直正常发挥);整体性(它的主要结构与组分均可视为遗产);物质加非物质(既有物质文化遗产,又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文加自然(相当多的村落或村寨既有一个人文社会环境,又有环绕其周边的自然与半自然环境)。而且,遗产村落和村寨,有着异常丰富的文化形态多样性。它们不仅为当代文化人类学贡献了具有五千年农业文明基因并深具中国特色的研究样本,而且更深、更广、更为多样地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三线遗产是指在我国三线建设期间建成、现已废弃、但具有重要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意义的工程遗址,它们根据“靠山、分散、隐蔽”方针,主要分布于以川、陕、黔为主的西南、西北、中南腹地山区,多是以采矿和冶炼业、重型机械工业、国防工业、交通、科教为主的大型或超大型基础设施。三线遗产是距离当代最近、其意义又极为重要的工业遗产。其物证意义在于: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现代化发展路径的认识和探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力争上游、努力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创业气概;体现了一切服从国家需要与长远发展、一切着眼于人民利益的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精神风貌。三线遗产所反映的三线建设是党史、国史一直在回顾、探讨、乃至争议的重大论题。虽然历史的远去,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一回顾和讨论不是趋于淡薄,而是愈发浓烈。三线人的理想、抱负、大公无私、集体主义、不畏艰险、献身精神,对改革开放后成长的一代人,不啻神话。

传统村落与村寨的保护,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力量与实践提出新的挑战。现时欧洲中心主义的遗产保护理论是针对静态遗产而言的,而传统村落和村寨是整体性的活态遗产。中国遗产界应勇于承担传统村落和村寨保护理论创新的责任。既处理好活态遗产保护问题,又处理好村落和村寨居民生活与时俱进地提高问题。

三线遗产的保护也应有别于旧有的对历史遗址的保护。三线遗产的保护与展示,更要体现其蕴含的精神,对遗址及其周边的景观,以及当时的交通线路,其保护方案设计,应突显三线精神。谨防堕入庸俗的旅游美学的旧路。

 

 

简历:

男,1945年11月生,江苏泰兴人。无党派人士。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文化和自然遗产经济学研究工作。2004年3月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简历来源:国务院参事室网站)

责任编辑: 吕佳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