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字 >>
间隔: 手动刷新
[主持人]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大灾发生后,与生命救助同等重要的是精神安抚和心理援助。今天中国政府网邀请到中科院管理学院副院长、社会与组织行为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时勘就灾后心理援助相关问题与网友在线交流。[05-22 09:24]
[时勘]您好,主持人。各位网民朋友,大家好。[05-22 09:25]
[网民乐呵呵生活]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很多人从电视播报的画面中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被从瓦砾中营救出来的孩子,大多并没有哭喊,他们表情麻木、迟滞,似乎对外界失去反应能力,这种状态同样也表现在一些幸存的成年人身上。大灾以后,普遍出现的心理反应是什么样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据您了解现在灾区群众普遍的心理状态怎样?[05-22 09:26]
[时勘]首先我作为一个公民,也作为一个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工作人员,我在这里再次对这次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中受难的民众表示深切的哀悼。大的灾害以后,我先谈谈对总体情况的一些看法。总体来讲,这次灾难因为死亡人数已经4万多人,再加上目前还不明下落的还有3万多人,地震的惨烈程度应该说是建国以来最大的。[05-22 09:26]
[时勘]人们应该从三方面考虑:第一,表现在生理上的。由于亲眼目睹大的灾难,人们原有的平静心情被彻底打破了,在生理本能下必然产生焦虑。在行为上来讲,可能会出现慌乱的行为,包括在余震的时候,现在有一种恐惧,实际上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完全是麻木了,麻木就会导致人在应对各种情况的时候反应比较慢,这个时候可能会造成新的伤害。另外就是惊恐,遇到很多事情的时候非常敏感,这就不利于我们作出一些正确的判断。总体讲,生理的、心理的,行为的。[05-22 09:27]
[时勘]面对这种大的惊恐,有些孩子表面看起来不错,但是在数月后可能会表现出一些问题。网友们,特别是在灾区的一些网友,我想谈谈怎么样看待这些孩子,他们跟成人行为表现的一些差别。作为儿童来讲,他跟成人相比较,因为他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比成人不太成熟些,特别是年龄小,他可能表现的更加明确,他无法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只能通过转移的方式,比如说转移到生理和行为上,比如说睡眠不好、神情呆滞、做恶梦、不说话,这个时候要尊重孩子的情绪宣泄,按照孩子的心理规律进行心理辅导和援助。非常感谢第一位网友给我们发来帖子,大家针对这方面还有什么问题,我非常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05-22 09:28]
[主持人]对于孩子的关注特别多,特别是对他们的心理关注,他们相对来说也是弱势群体,还有就是在这次地震当中,很多房屋校舍坍塌,对于他们的心理关注是今天很多网友问的非常重要的内容。网民“你能看得见”问:一次地震让很多孩子失去了父母,这对孩子的打击非常大。对这些孤儿应该实施怎样的心理援助?要注意哪些问题?对于那些准备收养灾区孤儿的人有哪些需要提醒的?[05-22 09:29]
[时勘]这位网友问的问题是比较专业的问题。孤儿或者这次在大的浩劫和灾难中幸存下来的孩子们,他们身上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比如在一个学校里面,6层楼高的大楼一下子垮塌到1米多高,有的人被抢救出来,但是他看到他的同伴是亲眼所见的。现在针对这种情况,特别是孤儿,我把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我有六点建议供大家参考。[05-22 09:32]
[时勘]第一,援助孤儿的时候,不是恢复原样而是要重新找到平衡。他原来的爸爸妈妈都不在了,你无法去替代他们,最好是亲友来领养是最好的。很多很有善心的网友要去领养他,一定要让孩子理解,让他去找到新的平衡,想办法去跟他建立一种平衡,来替代他的父母。[05-22 09:33]
[时勘]第二,要告诉他,所观察到的情况未必都是真的。人在紧急的情况下,比如自己在情急情况下,当时情况来不及观察。要让他正视,有些情况未必是真的。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办法。[05-22 09:37]
[时勘]第三,要重建这个孩子的控制感和安全感,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恐慌?一个是这件事情他感到不熟悉,另一个就是他感到他不能控制或者保护人不能替他进行控制,现在恢复他的这种控制感。比如说在四川绵阳,建了新的学校之后,现在编班,做一些活动,首先是握拳头,然后是拥抱,这个时候他们就是一个集体。[05-22 09:37]
[时勘]第四,要了解和讨论并支持孩子的情感表达、情绪表达,因为孩子在这个时候,他说的语言系统可能更加明朗一些,但他会稍稍有一点儿歇斯底里,比如哭或者叫出来。[05-22 09:38]

全部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