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邱红杰)忧民所忧,虑民所虑,两会总是带给人们对未来无限美好的希望憧憬,大会堂里掌声响起,正如抖擞人们精神开始新一年奋斗历程的号角。
当皇粮国税成为历史之后,今年政府又开出了一张张长长的惠民清单。加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用百姓话说,政府想到我们心坎儿里去了。
政府工作报告赢得的35次掌声,证明了今年两会在百姓心中燃起的希望之火。在这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期,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在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心中需要这样的希望。
《中国青年报》今天公布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65.2%的人关注两会,其中有约2/3的人“非常关注”。关注的结果是,46.8%的人相信住房问题今年有望得到改善,46.8%的人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在今年将会有所改善,43.7%的人认为腐败问题将会在今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此外,有超过30%的人认为,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收入、就业等方面,也会在2007年得到改善。
中青报认为,事实上,除了一些扎实有效的措施和“真金白银”的投入外,人们更加关注它们背后更为本质的精神:向民生倾斜,向民主、透明转变,向真正做民众利益代表努力。
走的人多的地方便有了路,希望多起来的时候便照亮了脚下的路,当希望变得万众一心时,它的力量无法形容,只是这希望必须时时小心地呵护与培养。
《解放日报》《浙江日报》《珠海特区报》等数十家报纸报道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出现的89次“监督”字样和人大监督工作取得的进步。但同时也提出,在有些地方,政府提交人大审议的财政预算草案语焉不详,粗枝大叶,数十亿元的开支用简单的“其他”二字便一言以蔽之,使代表无法有效进行审议;常委会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反映给有关部门后,却泥牛入海,杳无音信。这些还说明,承载着人民重托守护着人民希望的人大监督,还需要不断加强。
有必要再次提到中青报的上述调查,其中一组数字引人关注。在这项调查的5454人中,九成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年,显示出青年看好今年民生能有所改善。这让人欣喜,因为青年有了希望,我们就有了希望,也因为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长江后浪推前浪,“70年代生人”正豪情万丈时,“80后”一代轻狂少年也在方方面面崭露头角,教育部部长周济接受中青报记者采访时说,虽然存在着一些缺点,但“8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而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一代,是肩负历史重任的一代,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