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两会上,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不久前,地处中部的武汉市提出要建设“创新武汉”,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委书记苗圩。
记者:武汉有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有众多的高校、科研院所,也有交通、区位和水资源优势,这些都是建立创新型城市的条件。但武汉地处中部,经济基础跟东部地区的城市不尽相同。武汉应该如何立足于中部地区的现状,建设创新型城市?
苗圩:的确,武汉前些年的发展有些滞后了。在新一轮发展中,武汉如何做到率先崛起?
我们认为,必须扬长避短,走一条跟别的地方不完全一样的道路。这就要分析武汉的实际。论自然资源禀赋,我们并不占优势。除淡水资源比较丰富,其他自然资源都比较有限,但我们的优势是科技教育,以及由此培养出来的一大批人才。如何把这个潜在优势变成竞争优势、发展优势,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并着手解决的问题。根据这个思路,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我们提出了建设“创新武汉”的目标,争取在新一轮发展中取得主动权。
“创新武汉”的建设,要从五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思想观念的创新。要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崇尚文明,兼收并蓄;二是体制机制的创新。我们要加大改革的力度;三是科技的创新,要把大学、研究所的科研力量、科研成果,通过一定的机制转化为生产力,转化成我们的竞争优势;四是产业的创新。传统的产业,要用高新技术来改造它。高新技术产业,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五是农村发展模式的创新。通过这五个创新,真正实现湖北省对我们提出的“改革走在全国的前列,发展走在中西部的前列”目标,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缩小同东部地区的差距。
记者:自主创新企业是主体。武汉是如何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服务的?
苗圩:我们努力推动企业以共建技术中心、联合技术攻关、共同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为载体,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比如我们构建重大设备、科技信息、软件开发三大服务平台,实现了科技资源共享。比如我们向民营企业开放了包括图书、期刊在内的所有技术资料,以及一些重要的实验室、科研器材;我们提供了一个软件平台,购买一些大型软件,租给中小企业使用,这样既不违反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则,又解决了企业的难题。
记者:这方面的投入有多少?
苗圩:投了近1个亿吧,还在不断完善。
记者:武汉对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还有哪些期待?
苗圩:我们期待一些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能尽早落实。比如研发费用在税前列支、对软件企业减税等,都会对企业的自主创新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我们期待着早日成为现实。(记者佘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