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澎湃处 扬帆奋进时
——写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闭幕之际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春潮澎湃处,扬帆奋进时。凝聚亿万人民共识和力量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即将胜利闭幕。
从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时的“化危为机”,到进入后危机时期的“变中求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国从一个更高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新的一轮深刻变革。
面对新的召唤、新的使命,29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21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在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热烈氛围中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数千份议案、提案,如涓涓细流归大海,汇聚成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澎湃力量。
这是科学发展的时代号角——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要求,也是代表、委员们的强烈共识。把这一战略抉择放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持续快速发展的历程中、放在中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种种挑战中、放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抢占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态势中来考量,结论如此鲜明: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把握大势,关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发展方式的挑战。危机中蕴含着机遇,取决于如何应对。以应对这场危机为契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推动科学发展,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突出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激烈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的必然要求。代表、委员们表示,必须紧紧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承担起促进科学发展的历史使命,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着力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两会凝聚的共识和信念,昭示着中国科学发展的广阔前景。
这是以人为本的共同心声——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终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发展促民生,以民生谋发展,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为着力点扩大内需,以调整社会收入分配为重点促进社会和谐,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支撑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有了这些措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会有深厚根基和强大动力。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浓墨重彩的篇章,更是代表、委员和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人们期待社会财富的“蛋糕”做得更大,也期待把“蛋糕”分得更好,让最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使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开拓新空间,实现新跨越。
这是民主进步的铿锵足音——
两会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舞台。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巨大优势,切实保障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人民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既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都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广泛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创造性,让人民拥有当家作主的权利。
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全国人大审议的选举法修正案草案,重点在于“同票同权”,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选举制度的日益完善,清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足迹。人代会开放团组创历史新高、政协委员观点争锋空前、民众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参与--两会洋溢的民主气氛,传递着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信心和力量。
号角催人奋进,发展时不我待。在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新胜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形势下召开的这次两会,奏响了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中国整装再出发的雄浑乐章,承载着13亿人民共同意志和强大力量的中国巨轮将从这里扬帆奋进!
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中央对形势任务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以扩大内需为重点,以推动城镇化为依托,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以自主创新为支撑,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目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着力改善人民生活,努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我们要充分发扬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精神,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化作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强大力量。要更好地发挥人大、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不断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努力为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创造条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民主在建设中成长。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万众一心、扬帆奋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