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岳德荣代表:科技是我国未来粮食增产“主渠道”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0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王晓明)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岳德荣说,无论到任何时候,我国的粮食都必须依靠自身力量,自给自足。“科技应该是未来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之一。”

    “我国人口净增加还没有停止,对粮食的刚性需求仍在增加。”岳德荣代表说,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对肉蛋奶需求的增加,又对粮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粮食的用途多元化,不仅能用于加工乙醇等工业品,甚至还可以拿来做衣服。所以他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粮食问题将始终是我国的“头等大事”。

    岳德荣代表说,他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是有信心的。一是我国一家一户的土地承包制度非常合理,有利于保障粮食的稳定生产;二是国家在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问题上态度坚决,耕地资源会得到一个最基本的保障;三是中央的投入不断加大,包括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包括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科技应该是未来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之一。”岳德荣代表说,以吉林省的玉米生产为例,2010年吉林省玉米平均亩产478公斤,“十一五”期间平均亩产450公斤,而在吉林省农科院的集中连片试验田,最高亩产超过1000公斤,这个差值很大,说明未来的潜力很大。“吉林省玉米高产田仅占1/3左右,平均亩产也只达到700公斤,还有大量的中低产田有待改造。”他说:“以吉林省西部地区开展膜下滴灌为例,每亩增产200公斤-300公斤玉米完全有可能。”

 
 
 相关链接
· 代表委员评点“十二五”期间我国税制改革新走向
· 周晓光代表:设"侵害环境罪"专章让惩戒更"给力"
· 张新建代表:让农民工装上信息卡方便“走天下”
· 徐力群代表: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培养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