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民>> 服务资讯
 
上海将试行“社区居民综合帮扶计划”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1月26日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1月25日从上海市民政局获悉,该市今年将在社区推行“社区居民综合帮扶计划”,通过个案帮扶、项目帮扶及特定帮扶等手段为现有社会保险和有关政策覆盖不到,或者享受一定保障后生活仍有困难的群众提供带有托底性质的必要帮助。杨浦、闸北、黄浦、青浦等四个区正先行试点这一计划。

    目前,上海市已形成以生活、医疗、教育、住房为主要内容,政府救济和社会帮困相结合的社会救助体系,使“最后一道安全防线”更为坚固有力。去年,共有53.19万人(包括城镇低保、协保、农村低保及五保户)享受政府生活救济。家住杨浦区平凉街道的邱先生一家就是其中的受益者。邱先生与妻子双双下岗在家,女儿在9岁那年患了淋巴瘤,休学在家,一家人失去直接经济来源,生活陷入窘困。根据邱先生一家的状况,相关部门经过审核通过了他的低保申请,确保了一家人最基本的生活。

    上海市还形成了城乡一体的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去年下半年,上海市第10次提高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每人每月3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32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每人每年2340元调整为每人每年2560元。此次调整是近年来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城镇低保标准调幅为6.7%;农村低保标准调幅达9.4%。今年,上海市将进一步完善低保标准与物价等相关指标相联系的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制定与家庭规模、结构相对应的救助标准,把救助安全网编制得更牢固。

    困难群体生活状况、困难程度各有不同,有些家庭由于家人患大病重病或子女就学,以致医药费用及子女教育费用过大,影响基本生活,面对这些“个性化”的帮困需求,上海市通过细分救助对象类别,扩大单项救助政策的种类与覆盖面。家住浦东新区的顾女士患有尿毒症,没有工作,与老母亲相依为命,每月的医疗费用对她无疑是巨大压力。街道救助所将相关的医疗救助政策告知顾女士,并根据她的情况,对她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按照25%比例给予适当救助,一定程度缓解了她的困难。据介绍,去年本市有6.28万人次享受到医疗救助。今年本市将加大“分类施保”的救助力度,加强各项保障政策之间的有机衔接,不断拓展医疗、教育、住房等单项救助政策的覆盖范围。

    政府部门还通过购买服务,动员社会力量加入社会救助网。目前,上海市有10万困难群体每月享受粮油帮困卡,可以到指定的917家粮油帮困点领取20斤米、1斤油、1斤糖。这些挂牌粮油帮困点一般都设在全市各社区的便利店。天目西路街道居民王振华告诉记者,离他家不远的良友便利店就是指定的粮油帮困点,每个月他都会拿着“绿卡”(粮油帮困卡的俗称)前往“购物”,“这种帮困点就近、方便,对我们来说实惠又实在。”

 
 
 相关链接
· 上海:市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可减免诊查费
· 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改革试点07年将扩大至全市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