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答网民关于整治电信骚扰、诈骗问题的留言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真吾说:近年来,一些企业、个人通过短信、电话(包括人工和播放录音)等方式,进行电信骚扰,内容涉及售房、装修、理财等,还有被公众痛恨的电信诈骗,对公众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建议:一是强化实施电信实名制,发现违规、侵权可以有渠道追诉;二是从法规和舆论方面对骚扰者进行震慑,增加违法成本,让违法违规者不敢做、不去做;三是相关部门要深入探讨在技术上采取可行措施,对此类现象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查处。

工业和信息化部回复:感谢您对通讯信息诈骗等问题的关心。近年来,各类通信工具的广泛普及,在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被一些企业和个人用于进行骚扰和诈骗,侵害用户合法权益,扰乱社会正常秩序。对此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强化电话用户实名登记,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垃圾电子信息和通讯信息诈骗整治工作,维护广大用户合法权益。

(一)积极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人大《决定》),我部于2013年7月制定出台了《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工业和信息部令第25号),细化了电话用户实名登记有关要求,要求新入网电话用户必须进行真实身份信息登记,从源头上防范和震慑不法分子利用电话等通信工具进行通讯信息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为规范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近期我部起草了《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了短信息服务的定义、分类,对商业性短信息发送行为进行规范,明确治理垃圾短信的管理要求、企业责任和处罚措施等,为治理垃圾短信提供法律依据。目前,《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已完成社会公示环节,下一步,将根据广大用户反馈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尽快出台。

(二)强化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按照人大《决定》和我部《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组织电信企业于2013年9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目前,实名登记制度已建立,新入网电话用户基本实现实名登记,全部用户实名率较实施前提高了12个百分点。为防范和打击不法分子利用非实名电话卡传播垃圾电子信息、实施通讯信息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我部与公安部、工商总局决定,自2015年1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联合开展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以打击用于违法犯罪的非实名电话卡为切入点,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协作机制,加大“黑卡”发现和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力度,推动实名登记工作进一步落实到位。

(三)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整治垃圾电子信息和通讯信息诈骗违法犯罪行为。2014年5月至11月,我部开展了“深入治理垃圾短信·净屏2014”专项行动,通过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健全部门联动、强化企业问责、加大惩处力度等举措,健全垃圾短信治理长效机制。专项行动期间,电信企业累计关闭端口超过8万个,拦截垃圾短信234亿条,用户举报投诉下降超过60%。在完善技术手段方面,我部组织建设了垃圾短信网间联动处理平台,同时督促电信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健全网络收、发端垃圾短信处理系统,提升防范治理效率,目前已经在部分省份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我部也积极鼓励开发和推广基于手机客户端的垃圾短信处置应用,提高用户自我保护能力。会同公安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依法加大对通讯信息诈骗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和打击力度。

通讯信息诈骗和垃圾电子信息涉及环节众多、利益链条复杂,各种非法手段层出不穷,整治和打击效果容易出现反复。下一步,我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指导和督促电信企业从严做好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加大对垃圾电子信息的治理力度,配合公安等部门做好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切实保障用户合法权益。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