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答网民关于高校科研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留言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语林说:我在科研部门工作,对企业和学校科技创新情况均有了解。一方面广大中小企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想搞创新,却苦于不知道科技方向,缺少科研人员、专业设备和环境,无力开展科研创新工作。另一方面,高校里面众多专家教授拥有科研实力,但不了解社会需求,没有实际科研课题,只能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只盯着国家自然基金等,最后造成成果与实际脱节,科研沦为评职称的工具。因此,强烈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教授与地方企业合作开展科研创新,让教授们走进工厂车间一线,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服务于企业创新发展。科技部门一直开展农业特派员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育科研也可以参照推行。

教育部回复:感谢您对高校科研服务企业等问题的关心。教育部高度重视促进高校科研服务企业创新发展工作,在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发挥高校智力与技术优势,助推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

一是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改革。教育部以改革试点为基础探索高校科技成果管理新模式,配合财政部、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深化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工作,试点高校在结合自身特点和已有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性的探索思路。开展《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及制度设计》重大战略课题研究,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国内外先进有效的制度、体制、模式等进行全面研究,以求从理论上指导高校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改革工作。

二是推进校地合作,探索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深入实施“蓝火计划”,主动引导高校专家服务企业,推动高校创新要素与企业生产要素在需求层面的有效衔接。在徐州围绕淮海科技创新研究院的设立,着重针对安全产业引入高新技术成果和专家入驻孵化;配合泉州市组织实施产业创新转型“燎原计划”,面向高校创新团队公开征集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关键技术解决方案,鼓励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与衡水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蓝火计划’产学研联合创新项目衡水专项”等。

三是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地方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等各类平台基地的建设发展。截至目前,已会同科技部累计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115家,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24家,各类地方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数量规模,逐步形成了国家级、省市级、高校自办的多层次体系,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探索了多样化的运营模式,为加强校企资源共享、组织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提供了重要支撑和服务平台。

四是继续推进高校科技特派员制度。教育部组织高校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充分利用高校科技资源优势,引导和激励高校的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进行技术开发,从企业现实紧迫需求出发,主动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从2013年开始,教育部已分别从成都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等高校选派人员专职为高校在地方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专业服务,指导企业技术创新。

目前,高校科研服务企业创新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校企合作双方面临较大的文化和目标差异,高校注重科研和技术创新,企业追求利润和技术应用;高校科研评价机制不利于调动科研工作者服务企业的积极性;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产权权利归属、权益分配等制度建设问题。

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完善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充分调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改革试点的经验,起草《教育部关于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引导不同类型高校因地制宜地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改革。同时,围绕国家大学科技园服务调整转型,通过修改评估指标、建立大学科技园协会等方法,转变大学科技园的考核、管理方式,充分发挥科技园作为高校产学研结合重要平台的作用。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