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日下午,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和印度国家文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印作家交流座谈会在印度国家文学院举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孙寿山、印度国家文学院院长维什瓦纳特·普拉萨德·缇瓦瑞出席并致辞。 此次座谈会从中印两国文学创作的本土化语言特色,以及小说、诗歌、儿童文学3种不同文学体裁所独有的语言特征出发,探讨世界文学的共性和差异性。 孙寿山在致辞中说,文学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化瑰宝。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人群之间开展文学交流,相互了解,沟通情感,交流思想,从来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不同国家文学的交流让我们有机会阅读到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学作品,透过文学作品的生动描述,穿越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丰富了我们对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生活情感的观察与了解,进而帮助我们对世界文明与人类发展的客观认知与深刻思考。 孙寿山指出,中印两国文学交流自古以来成就斐然。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译介的印度文学作品多达400多种。其中,印度近代诗人泰戈尔为中国读者所熟知,他的许多作品为中国读者所喜爱。中国作家鲁迅的许多作品被译成印地、乌尔都、孟加拉、泰米尔等文字并在印度流传。中国当代文学也引起了印度汉学家的重视。舒婷的诗歌、谌容的《人到中年》、陈建功的《丹凤眼》、玛拉沁夫的《活佛的故事》等优秀文学作品,被译成印地文或孟加拉文,受到印度读者欢迎。 中国以主宾国身份参加本届新德里世界书展,除了在新德里举办中印作家交流活动外,还将在加尔各答举办中印作家交流活动,为中印作家以及中国作家与印度读者之间进行交流与对话提供了契机。孙寿山希望,通过举办这样的交流活动,中印两国作家能够敞开心扉,坦诚交流,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有更多的中印优秀文学作品相互翻译出版,为两国热爱文学的读者奉上更多的精品力作。 座谈会上,印度国家文学院秘书长斯雷尼瓦萨劳致欢迎词。北京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姜景奎主持座谈会。麦家、曹文轩、西川等中方9位作家与印方摩黎陀萝·加格、迪万·拉梅什、墨普德等作家发言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