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云南省在全省范围掀起冬春农田水利建设高潮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12日   来源:云南日报

  刚一入冬,石林彝族自治县北大村乡松子园村的几百群众就奋战在建设集雨节灌“小水窖”的坡地上,正挥镐挖坑的村民孔如林兴奋地说:“建这种让群众得实惠的工程,村里人经过‘一事一议’,百分百举双手赞成,你看看这场面,很多人家还把亲戚朋友都喊来帮忙了。”

  松子园村的火热场景,只是云南省各地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以政府补助资金为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力为主体,逐步建立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一个缩影。

  眼下,隆冬的云岭山乡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到11月30日,全省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6.2亿多元,群众投工投劳4000多万个,出动机械15万多个,已修复水毁工程3380处,疏浚河道350多公里,新建小型水源工程28000多处,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0多万亩,新增供水受益人口19万多人。

  今年的特大干旱进一步暴露出云南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突出问题,然而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义务工、劳动积累工后,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数量减少。面对新矛盾,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一方面要求干部群众进一步提高深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认识,另一方面,把建立新机制,采取新举措,作为再掀农田水利建设高潮的重中之重来抓。曲靖、文山、丽江等州市,通过整合资金,增加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同时,积极规划一批群众最急需、最想上的建设项目,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并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农民群众及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在组织动员上,切实解决存在于农民群众中的思想认识误区,让群众认识到取消“两工”不是不搞农田水利建设,而是为更有效地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创造条件;认识到农田水利建设是农民自我积累和发展的过程,不是增加农民负担。同时,创新建设机制,实行群众参与规划,由群众推选的代表参与项目规划,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在工程建设前、建设中、建设完工后对工程建设实行公示制,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的发挥,真正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相关链接
· 湖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在宜昌召开
· 湖北省政府确定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八大重点
· 河南引导成立水利协会 探索农田水利建设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