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继续实施“三化互动”扶贫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23日   来源:内蒙古日报

    “十五”期间,内蒙古的扶贫开发工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大投入,组织实施了“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产业化扶贫,重视和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移民扩镇和利用外资项目,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展特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做好“十一五”期间的扶贫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内蒙古的扶贫开发工作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按照自治区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三化互动、三力推动”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和产业化扶贫三个重点,尽快解决现有45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继续扶持117万低收入人口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加快推进整村扶贫。在2005年推进整村扶贫的基础上,力争到2006年把重点贫困嘎查村全部扶持一遍,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重点用于整村推进、直接扶持到户工作,按照“渠道不乱、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引导和整合各类资金,支持贫困嘎查村扶贫开发规划的实施,确保扶持力度不减。同时,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打牢基础,扎实推进。进一步完善扶贫到户政策。对贫困户逐一摸底排查,建档立卡;因户制宜,逐户明确帮扶项目和措施;落实帮扶责任,采取领导联系、干部挂职、党员帮扶和“富帮穷”等形式,把帮助贫困户脱贫的责任落实到人。重点嘎查村的扶贫项目继续实行确定前公示、确定后公告。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促进贫困人口、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内蒙古的扶贫移民开发工作将按照“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总体要求,把那些不具备生存和发展条件地区的农牧民转移到城镇周边和水源、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坚持与劳动力转移培训、推进城镇化、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有土安置与无土安置相结合、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产业化与工业化相结合,在继续做好以政府为主导的扩镇扶贫移民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以财政扶贫资金作引子,采取政府、企业、个人“三家抬”的办法,引进企业家投资移民扶贫开发,加快贫困人口向城镇移民的速度,努力探索移民“移得出、稳得住、富起来”的各种有效途径。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三化”互动要求,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内蒙古将围绕自治区确定六大主导产业,帮助贫困地区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培育和发展贫困地区具有资源优势的主导产业。继续实施养羊产业化扶贫项目。对国家认定的内蒙古15家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在享受国家扶贫贷款、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信贷扶贫资金的80%以上用于扶贫龙头企业,同时,采取举办扶贫展洽会等形式,引导贫困地区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开展招商引资,吸引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建厂办基地。

    自然、人力资源开发并重,重视和解决贫困人口的素质培养教育,抓好科教扶贫,加大对贫困人群的培训转移力度。要继续实施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对贫困地区农牧民文化、科技、职业教育力度,不断提高贫困农牧民素质。要立足当前,结合农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牧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牧业科技培训。农村牧区中学也要加强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教育。完善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文化建设。2005年,内蒙古安排财政扶贫资金支持了10万人的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十一五”期间将借助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开展对贫困人群的转移培训工作,促进农牧民非农就业。要以提高劳动者素质、转移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和减少贫困户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主渠道,扶贫、教育、劳动就业、农牧业等各部门密切配合,整合资源,多形式地开展各类培训。重点在加大培训投入、提高培训质量、维护农民权益和实现稳定就业上下功夫,实现转移一人,脱贫一户。

    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不断争取和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牧区、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搞好开发式扶贫,特别要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认真实施国务院《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以改善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农牧民收入为重点,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使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继续做好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开发工作。

    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大对贫困地区各项社会事业的扶持力度。各党政机关要把定点扶贫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计划,统一部署,抓好落实。选派优秀干部开展蹲点扶贫工作。同时,重点抓好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建设,通过选拔、交流和下派等多种途径配齐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定点扶贫评价指标体系和奖励机制,不断推动这项工作走上新的台阶。在全面总结厅局帮扶锡盟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要重新调整部署,制定下一步帮扶兴安盟、通辽市少数民族人口较多旗县和特困地区重点贫困嘎查村的具体计划。

 
 
 相关链接
· “十五”时期发展改革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扶持
· 近十年我国扶贫开发成绩显著 农村贫困人口减半
· 内蒙古开展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开发重点村工作
· 国务院扶贫办等关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意见
·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首次举办援外培训
· 内蒙古“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行动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