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12月25日电(记者周芙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占全国十分之一的贵州省,采取“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扶贫开发战略,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
“十五”期间,贵州解决了157.4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扣除新增和返贫人口,共减少绝对贫困人口36万人,减少低收入贫困人口81万人,完成易地搬迁9.6万人。
经过上世纪的扶贫攻坚,新阶段扶贫开发对象多集中在石山区、深山区、边远山区、高寒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地方病多发区,贵州省70%以上的贫困人口集中在这些地区,成为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到2005年底,全省尚有266万绝对贫困人口未解决温饱问题,还有低收入人口465万人。
2005年,贵州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从试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围绕帮助贫困农户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这“三个基本”展开工作。各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实行造血和输血相辅相成、偏重“开发式扶贫”,资金跟着项目到村到户,扶贫措施到户,培训到户,效益到户。
2001年到2005年,全省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近30亿元,同时投入信贷扶贫资金70多亿元,实施项目4万多个,涉及种植养殖业、技能培训、农田水利、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电改造、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广播电视、茅草房改造等方面。大批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促进了畜牧业和优质蔬菜、中药材等优势经济作物的发展。
2006年起,贵州将进一步加大对扶贫开发重点“百乡千村”的投入力度,省财政将拿出2000万元用作小额信贷贴息资金,确保每村贴息20万元以上,以推动全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再上台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