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让河南安阳25万农民饮上放心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05日   来源:水利部网站

    河南安阳市十年九旱,水资源严重不足,受原生水文地球化学和河道污染影响,境内形成了大范围的苦咸水、氟水、污染水区域。部分地区苦、氟、污染水交叉存在,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产。2002年起,河南安阳市政府连续4年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列为向全市人民办好的十个方面重要实事,在2002年试点取得成功后,截至2005年底已累计解决了25.5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其中2005年在安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先重后轻,集中连片安排的原则,实施了海河流域污染较重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了11.53万人的安全饮水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安阳市海河流域第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05年上半年)涉及内黄县和汤阴县2个县9个乡镇33个村4.9万人,规划建设供水工程20处。截至2005年6月27日,已全部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建设机井供水工程20处,埋设管网8.04万米,解决了项目村4.9万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顺利通过了省政府验收,并被评为优质工程。安阳市海河流域第二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05年下半年)涉及内黄县、汤阴县和滑县19个乡镇38个村6.6万人,规划建设供水工程29处,目前已完成全部工程建设任务,建设供水工程29处,其中机井供水25处,管网延伸4处,共打配机井26眼,建设管理房620平方米,埋设管网58万米,解决饮水安全6.6万人,顺利通过了省政府验收。两批工程总投资2299万元,建设供水工程49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1.53万人。

  安阳市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六项:(1)成立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非常重视,将这项工作列入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个方面实事之一,同时,为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组织和领导,市政府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安政文[2005]51号),副市长葛爱美任组长,市发改、水利、财政、环保、卫生、审计、农开等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共同搞好饮水安全工程。同时,市政府通过召开工作会、现场会、督导会和派督察组的形式,再组织、再发动、再加压,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2)层层分解任务,层层签定责任书。在污染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前,我市对工程建设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层层落实了责任制,市政府与各县签订了责任书,县与乡签订了责任书,明确各个环节责任人,做到具体问题有人管,便于工程顺利实施。(3)搞好前期工作,注重集中供水。市、县水利部门抽调技术骨干,开展野外调查、水质勘探等前期工作,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规划的原则,在规划时首选延伸管网解决饮水安全,其次才是打井,在打井方案选择中尽量采用浅井,少打深井,注重规模效益,确保有限的水源发挥最大的效益。(4)实行“六个统一”,强化项目管理。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在污染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市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招投标、统一施工安排、统一实行县级报帐制、统一检查验收。特别是污染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保证工程按时完成,市水利局抽调了35名科级干部和技术骨干包村包项目,督促检查工程完成情况,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受到了基层干群的一致认可,保证了任务按期完成。(5)积极落实资金,严格资金管理。在资金筹集上,我市严格按照省规划方案要求,即省市资金负责水源工程建设,县负责主管道,入户工程由群众自筹解决。对财政资金专户储存,专帐专人管理,严格实行县级报帐制、资金审计制等。(6)建设管理并重,发挥工程长久效益。在认真搞好工程建设的同时,我市积极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通过政策引导,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积极性,以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建设管理,促使工程长久发挥效益。(韩智力)

 
 
 相关链接
· 我国农村饮水工程使6000多万农村人口告别饮水难
· 海南启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 国家今年起将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入
· “十一五”时期我国将解决1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 “十五”期间我国6700万农村人口告别饮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