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打破和跨越国外贸易技术壁垒,促进贵州企业扩大出口,发挥出检验检疫部门应有的作用和提高影响力,锻炼检验检疫队伍的素质,贵州检验检疫局日前积极开展出口货物装运前检验(PIS)业务。
2002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与塞拉利昂共和国相关部门签署了有关协议,自2004年2月1日起,我国出口到塞拉利昂价值在2000美元以上的商品(包括非法检商品)必须由我国检验检疫机构实施装运前检验。目前,总局正积极与非洲、西亚等国家协商,拟签署装运前实施检验的有关协议。贵州省目前尚无出口到塞拉利昂的货物,但出口到非洲、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的货物已发展到一定的数量。因此,尽快开展PIS业务不仅可以促进贵州企业扩大出口,而且还有利于检验检疫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和检验检疫机构的长远发展。
PIS业务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业务,主要是进口国委托检验机构在货物装运前进行品质、数重量、价格等强制性检验鉴定,检验合格后进口国凭其委托的检验机构出具的证书验放货物。开展此项业务的目的是保护进口国有限的外汇资源,防止不法商人在贸易活动中采取不正当手段偷逃关税和非法套汇。考虑到发展中国家技术相对落后,PIS业务作为一项技术性贸易措施,WTO专门制订了《装运前检验协定》,规范了装运前检验的相关原则。目前已有非洲、西亚等30多个发展中国家实施了PIS业务。多年来我国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的货物的PIS业务大多由国外跨国检验公司来实施,对我国企业扩大出口极为不利。因此,我国检验检疫机构为打破跨国公司的垄断,促进和帮助我国企业扩大出口应该加强对有关知识的学习,加强PIS业务的宣传,积极开展PIS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