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上午,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上海平安建设动员大会上,2006年上海市平安建设工作的十项实事正式出台。十项实事将成为重点工作,以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使平安建设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保障工程,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推进基层建设的基础工程。
上海平安建设的十项实事:
一、开展吸贩毒违法犯罪活动重点地区的整治。通过排摸调查,确定重点整治本市若干个吸、贩毒问题比较突出的重点地区。采取铲、打、控、管等严打整治手段,减少和控制吸、贩毒蔓延的态势。
二、规范公共娱乐服务场所的经营活动。制定公共娱乐服务场所准入标准、从业规范和租赁办法,规范“有证”、取缔“无证”、控制总量,坚决遏制娱乐、服务行业场所“黄赌毒”等非法活动蔓延态势。
三、规范废旧金属收购站点管理。重点进一步落实废旧金属收购站点管理部门责任,制定设点布局规划和日常监管办法,取缔无证、无照收购废旧金属的经营活动,截断销赃渠道,防范违法犯罪行为,探索长效管理工作机制,有效遏制本市盗窃公用设施的案件增长势头。
四、整治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完成对133所中小学校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的整治,切实提高校园内部治安防范能力。解决学校周边地区乱停车、乱设摊、乱堆物以及交通标识不明显等问题,保护和保障广大学生的安全。
五、推进社区防盗设施建设。选择若干个治安管理薄弱,“两抢一盗”案件多发地区建立新的防盗设施系统,提高社区治安防控水平,遏制街面“两抢”案件和入民居盗窃案件的势头。
六、加强单位闲置厂房出租管理。通过整治,研究制定长效管理办法,限制闲置厂房的出租范围,明确出租达标要求,逐步将闲置厂房的出租纳入市场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管理轨道。预防和减少闲置厂房租赁场所中存在的消防、治安安全隐患,防止出现重特大事故。
七、整顿非法营运车辆。重点整顿车站、码头和城郊结合部地区客运秩序,对本市非法运营的“黑车”进行整治。制定统一规范的客运管理办法,发展和扩大区域公共交通,满足群众出行需要。
八、整治部分蔬菜批发市场经营管理秩序。重点对全市若干个蔬菜批发市场的经营管理秩序进行整顿,进一步加强管理,严厉打击黑恶势力欺行霸市,保护合法经营,维护市场秩序。
九、完善实有人口动态信息管理系统。根据本市人户分离的情况,重点完善实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管理机制建设,提高社区服务、管理的覆盖率,维护和保障本市和在沪人员的合法权益。
十、建立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发现机制。新建上海综治网站,架设市民综治举报电话,建立和加强社会治安巡访团;建立预测分析社会治安状况的数据平台,提高日常和阶段分析评估的科学性、准确性;进一步发挥本市110电话、信访窗口等现有的治安情况报告渠道的作用;挖掘民智民力,发挥群众、社会媒体的监督作用。(记者 王宝来)
现代警务机制孕育平安
现代警务机制,一个全新的理念。6年来,上海警方从提高公安机关应急反应、治安防控和打击犯罪的能力入手,改革滞后的警务运作模式,建立现代警务机制,有效形成驾驭复杂治安局势的整体合力,从而让上海成为全国最平安的城市之一。
金融劫案 催生防控体系
拦路抢劫、金融劫案,不仅让普通百姓深恶痛绝,而且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重大威胁。早在1999年4月8日,上海某银行营业所发生两名歹徒持土枪抢劫大案。公安民警闻警而动,与银行职员、附近群众一起,当场扭获一名歹徒蒋宫。同时,全市交巡警紧急出动,出入市境的46个公安检查站严加盘查,社区民警深入街道展开调查访问。5天后的深夜,另一抢劫犯罪嫌疑人封德军在江苏连云港落入法网。
上海警方的高层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严密治安防控体系?于是,一系列科学规范的警务制度和集约高效的运作模式等举措接连出台,主要包括决策、实战和保障三大机制。运用这一机制,上海公安机关要构建以指挥系统为龙头,以道口查堵、街面巡逻和社区警务为基础,点线面结合、专群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防控网络,促进警务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从而有效提高上海公安机关应急反应、治安防控和打击犯罪的能力。
三道防线 织就天罗地网
为提高治安防控能力,警方近年来在全市的119个内环高架匝道口、56个外环线匝道口、46个出入市境道口设置了三道查堵防线,一旦发生重大情况,可迅速在三道防线部署千余警力,15分钟内关闭所有道口。同时,分布在各机场、火车站、码头的民警立即开展相应查堵工作,遍布全市的200余辆公安GPS巡逻车和训练有素的特警也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某日下午2时,上海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报:半小时前,浦东海徐路一工程公司发生抢劫案,该公司辞退人员洪晓波向财务人员索要财物遭拒后,劫走办公室抽屉内的23万元现金夺路而逃。指挥中心立即向全市公安机关下达“一级布控”指令,全副武装的公安民警或设卡堵截,或加强巡逻,不放过任何可疑车辆与人员。与此同时,印有嫌疑人外貌特征、基本情况和照片的资料迅速上网,传送至全市和邻近公安机关。当晚8时25分许,洪晓波在宝山区罗店镇被警方查获,并在确凿证据面前交代了抢劫犯罪的事实。
屯兵街面 “网格化”巡逻
“警察下班,坏人上岗。”过去,有群众这样评价上海的治安布局。如今,警方全面实施“网格化”街面巡逻机制,24小时屯兵街面,坏人“上岗”时,警察不再下班。全市“网格化”控制区域达341平方公里,巡逻民警3400余名。与此同时,警方大力加强指挥中心建设,直接赋予指挥长调兵遣将的权力,过去110接警从市局到分(县)局到派出所(警察署),至少需要三、四个环节,现在,指挥中心建立指挥长制度,可以根据授权在紧急情况下启动预案实施应急指挥,直接调度巡逻民警,大大缩短了接处警时间。各级公安机关的指挥中心将工作预案、地理信息、警力分布等统一输入计算机,在全局机动巡逻车上统一安装350兆GPS装置,从而使指挥中心真正发挥作用。
一天凌晨,南京来沪人员金某被几名陌生男子花言巧语诱骗至一弄堂口,在饱受一顿拳脚之后,随身携带的数千元财物被洗劫一空。呼救声惊动了警方。附近“网格化”巡逻民警、派出所民警和交警相继赶到现场架网布控。半小时后,已乘上出租车的犯罪嫌疑人悉数落网。
居安思危 让群众安居乐业
群众对公安机关满意,首先取决于社会治安秩序是否平安。上海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吴志明表示,现代警务机制建设,无论是网格化巡逻机制,还是“三道防线”,都是为了进一步严密城市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公安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让群众安居乐业,犯罪分子闻风丧胆。
近年来,市公安局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建设了我国第一个地区性“犯罪DNA数据库”,并相继开发了50多个业务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日常警务、侦察破案等。新一代的指挥调度、案件比对等系统,为侦察破案和推动警务运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科技支撑下的现代警务机制,将为推进上海平安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记者 王宝来 通讯员 杨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