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上海公共服务部门“打开窗户”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0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3月2日电(记者李荣)排水、河道、水闸、堤防……这些原先“隐在幕后”、甚至被人戏称为“搞地下工作”的行业,如今在上海都成为“窗口”单位,上海市公开向市民作出承诺,“打开窗户”接受社会监督。

    排水行业过去被戏称为“看不见的战线”,上海地下绵延5000多公里的排水管网与市民并没有直接的“视觉接触”。但是一到狂风暴雨季节,上海不少街巷就会“水漫金山”,市民出门要备两套鞋袜,湿了一套再换一套干的。

    3年前,排水行业主动把自己移到“窗口单位”的位置,开展文明行业创建,向全市市民公开承诺:雨量达每小时30毫米时工作人员必出门;雨量达50毫米时工作人员必访易积水路段的群众;做到积水少、退水快、水不退、人不撤。一个全天候热线电话也全线开通,市民有排水方面的困难可以“直线联系”。

    本来上海市民认为“远天八只脚”(沪语,意即关系不大)的堤防行业,在完成了“窗口单位”的位移后,把自己的管理职能和管理流程向社会公布:上海在长江口和杭州湾有500多公里的海塘堤防,是上海防汛的“第一屏障”;黄浦江防汛墙总长有300多公里,目前防汛标准达到千年一遇;在一些景观地带,防汛墙已采用前驳岸、后挡墙的结构,具有生态的景致。堤防险情接报后市区段1小时内工作人员赶到现场,郊区段2小时内赶到。市民一下子与堤防拉近了距离,“因为防汛安全就是市民的人身安全”。

    市民巡访团的成员成为排水行业的义务监督员,他们每人有一块胸牌,每人有一本监督记录本,每人有一根量水棒,有随时出入排水单位、监督排水工作的权力。河道管理行业也把黑臭河道的整治推向社会进行评估,由第三方的上海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随机抽取主要河道,以科学的取样进行市民满意评价调查。市民对河道水环境整体满意评价得分达到78.22分。调查中市民也反映了存在的一些水环境问题,并认为今后河道管理行业应优先做好“禁止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排河道”“使河水长流不腐”“加强市民环境保护教育”等工作。

    相关人士表示,公共服务部门只有拉近与社会的距离,让社会知情,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才能更好地得到社会理解,并与社会形成有效的互动。(完)

 
 
 相关链接
· 上海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要求切实加强基本医疗服务
· 上海市卫生工作确立“八大任务”“五件实事”
· 上海将调整合作医疗筹资政策 缓解农民看病难
· 上海未来五年将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战略
· 上海交大研究开发出的新型电能公交车试运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