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6日,中国前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应邀在洛杉矶世界事务委员会、亚洲协会南加中心、太平洋国际政策理事会联合举办的午餐演讲会上就中美关系和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等发表了题为《温故知新,面向未来》的演讲。美国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洛杉矶郡郡政委员会主席安东诺维奇、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钟建华及各界人士约350人与会。

克里斯托弗在介绍嘉宾时对钱其琛为促进和发展美中关系所做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钱其琛在洛杉矶世界事务委员会会长麦克(左)和钟建华总领事(右)陪同下步入午餐演讲会会场
钱其琛通过回忆他三次对洛杉矶印象最深刻的访问,回顾了中美关系过去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他说,中美作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共同利益在扩大,共同责任在增加,合作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只要双方登高望远,加强交流,相互尊重,两国在新世纪就一定能够成为好朋友、好伙伴,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钱其琛与美国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相见甚欢
在谈到台湾问题时,钱其琛表示,台湾问题关乎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政府始终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维护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争取和平统一前景。中美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有利于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在谈到中美经贸合作问题时,钱其琛表示,互利双赢是中美经贸合作的主流,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分歧和摩擦是难免的。发展中的问题,只能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平等对话、友好协商,尊重和照顾彼此关切,是推动两国经贸合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好办法。
钱其琛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钱其琛还就核不扩散、台湾等问题回答了现场提问。
克里斯托弗代表午餐演讲会主办单位向钱其琛赠送纪念品
此前,钱其琛在纽约参加了他所著《外交十记》一书英文版的推介活动。该书通过记录钱其琛亲身经历的十个重大外交事件,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走过的不平凡历程。该书于2003年10月在中国出版发行后,立即获得一致好评。不久前,该书英文版由美国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在美正式发行。除中、英文版本外,该书还有韩文、俄文等版本。
附:钱其琛在午餐演讲会上的演讲全文
温故知新,面向未来
——在洛杉矶世界事务委员会、亚洲协会南加中心、太平洋国际政策理事会
联合举办的午餐演讲会上的演讲
(2006年3月16日,洛杉矶)
钱其琛
尊敬的克里斯托弗先生,尊敬的唐伟先生,尊敬的麦克先生,尊敬的加瑞特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感谢洛杉矶世界事务委员会、亚洲协会南加中心、太平洋国际政策理事会的盛情邀请。很高兴有机会再次来到美丽的洛杉矶市。见到这么多老友新朋,我倍感亲切。
在4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我曾经多次访问洛杉矶,其中印象最深的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中美建交前。上世纪70年代初,中美领导人从战略大局出发,实现了两国关系的解冻,重新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1978年我担任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期间,曾以民间人员的身份参加中国新闻代表团访美。记得我们从温哥华转机来美,第一站就到了洛杉矶。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踏上美国国土,也是从洛杉矶开始了解美国的。我们一行跑了10多个城市,与美国媒体和同行进行了广泛接触,了解了许多情况。那时,美国报业职工正在进行反对改用排版新技术而裁员的抗议活动。我们受到美方很好的接待。新闻代表团提了很多问题,大都得到回答。
第二次是1993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时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国际上,包括美国国内有一部分人认为,中美没有了共同敌人,两国合作失去了战略基础。甚至有人预计中国也会很快“垮台”。
1993年11月,我作为中国副总理兼外长,应洛杉矶世界事务委员会邀请发表演讲。当时我表示,国际形势虽在变化,但中美关系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良好的中美关系有利于双方,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繁荣。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观点是站得住的。
几天后,中美领导人在西雅图举行首次会晤。江泽民提出中美应共同把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把一个和平、安全的世界带入21世纪。克林顿总统表示赞同。
第三次是1997年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我当时陪同访问,洛杉矶是最后一站。亚洲协会南加中心等团体为我们举行欢迎午宴,南加州侨学界为我们举办欢迎晚宴,盛况空前,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之后,尽管有时遇到些曲折和困难,但在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令人高兴的是,近年来,中美关系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展望新世纪,中美关系前景更加广阔和美好。
女士们、先生们:
从我第一次访问洛杉矶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30年。
当年,两国人民几乎没有往来。今天,平均每天有4000多人往返于太平洋两岸。两国已缔结了35对友好省州和131对姐妹城市。
当年,中美贸易微乎其微。根据中方统计,去年中美贸易额达到2116亿美元,是建交时的85倍。今天,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近两年两国贸易增速连续超过20%。
当年,中美合作刚刚起步。今天,仅政府间合作协议就超过30个。两国在反恐、防扩散、卫生、执法、文教等众多领域以及朝核、伊朗核、联合国改革等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保持有效磋商、协调与合作。
当年,我们相互隔绝,彼此陌生。今天,中国有6万多留学人员在美国学习,美国也有3000多人在中国学习。中国绝大多数大中小学生都学习英语,总人数超过1.2亿。美国已有近1000所高校和20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中文课程。
美国卡通形象“米老鼠”和“唐老鸭”在中国深受小朋友喜爱,我的小孙子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篮球运动员姚明在美国家喻户晓。中国制造的服装、玩具等价廉物美的商品在美国家庭深受欢迎,每年为美国消费者节省约200亿美元。中华文化包括中医、武术、音乐、哲学等也越来越受美国朋友的喜爱。
女士们、先生们:
30多年来,中美关系虽历经风雨,但不断前进。中美交往日益增多,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共同利益持续扩大。
回顾30多年来的历史,我们的体会是,发展中美关系,双方需要增进了解,相互尊重,登高望远。
了解是合作的基础。通过不断的对话和交流,才能增信释疑。1972年以前,中美互不往来,敌视对峙。1972年以后特别是中美建交以来,两国交往增多,相互了解逐步加深,但还远远不够。时至今日,中美之间仍存在不少误解甚至偏见。如果以此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中美关系就会麻烦不断。中国正在积极地了解美国,美国也应更积极地了解中国。
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彼此尊重。中美历史文化、价值观念有别,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看法都一致。中国有中国的国情,美国有美国的国情,如果把中国的办法生搬到美国,或者把美国的办法硬套给中国,就难免要出问题。孔子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处理彼此关系时,应该推己及人,相互体谅,不仅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要照顾对方的关切,努力寻找共同点和利益交汇点,争取互利共赢。至于分歧,谈得通的谈,一时谈不通的可以先放一放,求同存异。对于出现的问题,能解决的尽量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不妨“冷处理”,从长计议。
处理中美关系时,还应有战略眼光。中美关系早已超出双边关系的范畴,越来越具有世界意义。这就要求我们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不仅想当前、想两国人民的利益,更要想到未来、想到中美关系对亚太乃至世界的影响。在双边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时候,我们要保持清醒,再接再厉,争取做得更好;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沉着冷静,排除干扰,牢牢把握共同利益,不为一时一事所动,推动中美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台湾问题关乎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政府始终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维护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争取和平统一前景。
不久前台湾当局公然宣布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这是在走向“台独”的道路上迈出的危险一步。中美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有利于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我理解美国朋友对经贸问题的关注。美国对华贸易存在大量逆差,这是事实。我们重视并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但还有改进余地。同时应该看到,互利双赢是中美经贸合作的主流,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分歧和摩擦是难免的。发展中的问题,只能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平等对话、友好协商,尊重和照顾彼此关切,是推动两国经贸合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好办法。
女士们、先生们:
2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两万二千二百五十七亿美元,是1978年的15倍。中国的高速发展是事实,但认为中国就是世界经济强国是不现实的。甚至有人说中国要在亚洲称雄,要排斥美国,这更是荒诞。
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在发展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如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等。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去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过1700美元,还不到美国的1/20。中国有1亿多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农村还有1亿多剩余劳动力,每年城市需要就业的人口有2400万。我们要实现惠及13亿人口的全面小康,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中华民族饱受侵略和战乱,和平与发展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最大心愿和不懈追求。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们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就是和平发展道路,其核心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基于中国国情、历史文化传统和世界发展潮流,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
女士们、先生们:
人类已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家间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潮流,同时人类也面临各种挑战,需要合力应对。中美作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共同利益扩大,共同责任增加,合作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中国晋代也就是公元4世纪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他的传世名作《兰亭集序》中写道:“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温故而知新。回顾过去,我对30多年来中美关系取得的成就感到欣慰。展望未来,我对新世纪中美关系的发展充满信心。
只要我们登高望远,加强交流,相互尊重,中美两国在新世纪里就一定能够成为好朋友、好伙伴,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