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制订并下发了2006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决定在全省范围内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的重点以粮、肉、蔬菜、水果、乳制品、豆制品、水产品、儿童食品、清真食品、饮料、酒等百姓经常食用的食品为重点品种,以城乡结合部、广大农村和旅游景点为重点区域,以节假日和黄金周为重点时段,突出抓好食品源头污染治理、生产加工、流通以及消费四个环节,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城镇重点是打击无证照生产经营食品和制售不合格食品行为,整顿小餐馆、小饮食摊点、小食品店、小加工作坊,加强餐饮业餐具消毒和卫生条件的日常监督。农村的重点是整治集贸市场、学校食堂、小商店、小饮食摊点,探索农村家庭自办宴席监管机制,严防劣质食品流入农村,有效遏制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专项整治的目标:通过整治食品源头污染、整治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流通环节、食品消费环节、突出抓好农村食品安全、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完善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等, 有效遏制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自律,使全省食品安全状况有明显改善。大中城市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进一步降低畜产品中违禁药物残留水平。全面遏制注水肉和病害肉上市。基本完成食品企业标准清理工作,完成28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全面清理并取缔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无食品生产许可证和不符合食品质量卫生安全许可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点,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档案,实现动态监管。对婴幼儿配方食品、瓶(桶)装水、膨化食品、食用植物油、学生营养餐配送单位和学校食堂等6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许可进行规范;使餐饮单位的餐饮具消毒情况抽查合格率提高10%。在流通领域推行对包装食品、散装、裸装食品、冷冻食品、现场制作食品、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等8类食品质量分类监管。使中、小学周边饮食摊点、食品经营秩序有明显好转。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提高各级应急处置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