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北京市鼓励非公经济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3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记者孙晓胜)记者31日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曾被国有企业垄断的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现在向非公有制企业敞开了大门。

    据了解,北京市新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允许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建设;经营性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产权和经营权允许向非公有制企业转让或出让。

    北京市发改委委员张燕友表示,这三个“允许”,符合国家有关精神,符合北京市经济发展和非公有资本自身的需要,为非公资本扩大投资领域营造了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

    据介绍,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北京市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北京市对目前在建的北京地铁4号线采用了特许经营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公开招标选择投资建设运营商,最终香港地铁公司和首创集团组成的联合体中标,从而实现了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2005年7月,北京六环路沿线对加油站特许经营权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内的9家公司参与了竞标。

    新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还提出允许非公有制资本和社会组织独资办学、允许符合条件的民办医疗机构进入社会医疗保险体系,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北京市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各类垄断行业和领域,参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

    据北京市政府官员透露,目前北京市发改委、市政管委和交通委等部门正在酝酿在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污水处理、供水、供热、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领域进一步推进特许经营。(完)

 
 
 相关链接
· 福建晋江市将财政支出重点向社会公共事业倾斜
· 吉林省明确交通专项投资建设的运输基础设施权属
· 天津水利基础设施建投资15.3亿实施五项水利工程
· 保监会:理论上将有700亿保险资金可投资基础设施
· 河南省2006年筹资75亿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