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3~14日,石油天然气事故分析暨防硫化氢防井喷专题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会议的内容是: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党组的重要工作部署,切实做好石油天然气事故防范,进一步推动防硫化氢、防井喷工作,深入分析事故原因,交流和研讨石油天然气事故防治方面的新技术和先进经验,研究制定防治措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华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及其部分所属石油天然气企业、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监管局及科研院所派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孙华山在讲话中指出,此次会议的召开让大家认清了当前石油行业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提高了对石油天然气开采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总结交流了石油天然气事故案例和防治工作经验,进一步明确了事故防范的应对措施,使会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孙华山强调,当前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非常严峻,主要表现在石油天然气开发的速度加快,安全生产压力增大;川渝地区天然气开发风险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不完善;隐患仍大量存在,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孙华山强调,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做好石油天然气事故防范工作,其中包括:加强法规标准建设;切实加强对含高硫油气田的生产组织和安全监管;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构建石油天然气安全科技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体系;严肃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组织防硫化氢、防井喷的专项督查。
会上,来自各石油石化企业的代表分别做了关于塔里木油田公司克拉2气田中央处理厂"6.3"爆炸事故、中原油田濮3-347井"6.19"井喷着火事故、大港油田"10.12"硫化氢中毒事故、仁寿县富加输气站输气管线"1.20"泄漏爆炸事故、重庆气矿南雅站"11.25" 含硫化氢天然气管道泄漏事故、塔里木油田公司塔中823井(含硫化氢)"12.26"井喷事故、辽河石油勘探局26-34井"2.4"井喷着火事故情况的分析报告,对这7起事故的过程、原因及预防措施做了介绍。另外,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代表还向与会人员介绍了《"12.23"井喷事故致因因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夯实基础 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运行机制》、《高含硫化氢、二氧化碳气井的腐蚀与防腐技术及风险管理模式》、《川东北高含硫天然气井钻井井控工作的实践与体会》、《中海油2005年事故特点分析》、《浅谈石油天然气泄漏事故的技术对策》、《高含硫气田开发防H2S安全技术基础研究》、《钻井工程井喷及井喷失控事故树分析》、《H2S腐蚀机理、规律、选材和控制措施》等9篇论文,交流了石油天然气事故防治方面的新技术和先进经验。
代表们认为,做好井控工作要牢固树立"4个理念":一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井喷及井喷失控可防可控的理念;三是井控是系统工程的理念;四是井喷失控就是责任事故的理念。做好井控工作还要抓好"4个关键环节":一是开工前井控装置验收关;二是强化井控岗位培训;三是确实抓好坐岗观察;四是规范不同工况下的日常防喷演习。
代表们进行了分组讨论,代表们提出应进一步完善法规,加强监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设备设施本质安全,以实现石油天然气工作的安全生产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