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蒙古气旋影响,从16日开始,我国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再次出现沙尘天气,受其影响,截止记者发稿时,京城仍笼罩在黄色的尘埃之中。4月18日,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肖子牛向在京的部分媒体详细解读了2006年我国北方沙尘天气情况及其成因。
4月16-18日,我国北方出现了今年以来的第10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内蒙古中部出现了强沙尘暴,朱日和出现了能见度只有200米的强沙尘暴;北京降下了大量的浮尘。经计算,从4月16日到17日中午,这次沙尘天气过程影响到我国约12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北京地区总尘降量约33万吨。
肖子牛说,截止到4月18日,今年我国北方共出现10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4次扬沙,6次沙尘暴,与2005年同期相比,多4次,北方平均沙尘日数也比近年偏多,但低于历史同期。其中西北东部、华北和内蒙古中东部沙尘范围比去年大。对于造成沙尘天气的原因,肖子牛解释说,一是气温显著偏高、二是降水持续偏少、三是冷空气和蒙古气旋活动频繁。据了解,3月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平均气温为3.6℃,比常年同期偏高0.7℃。气温的回升致使地表层解冻,土壤水分蒸发大,土质疏松,为初春沙尘天气频繁发生提供了条件。此外,入春以来,北方地区持续干旱少雨,其区域平均降水量只有常年同期的75%,地表土质干土层增厚,一遇大风天气极易产生沙尘。今年春季,冷空气和蒙古气旋活动频繁,且冷空气势力较强。从3月份到4月中旬,我国先后遭受了两次全国范围的强冷空气袭击,尤其是4月份的强冷空气更是少见。伴随着这两次强冷空气过程和蒙古气旋的共同作用,我国北方出现了大范围的大风和沙尘天气,部分地区出现了强沙尘暴。
肖子牛说,预计未来10天,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但势力不强,除华北地区东部、东北地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以外,北方其他大部分地区气温基本与常年同期持平或偏高。东北雨雪天气较多,西北、华北地区降水天气较少,且多风沙天气。风沙天气过程大致出现在18-19日,21-22日和27日前后。(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