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第三水源地,青草沙水源地工程虽才刚刚立项,一项防患于未然的水质污染风险评估却已悄然进行。
从近日举行的“上海水源地污染应急措施”院士沙龙上获悉,由于科学选址和优化设计,建成后的青草沙水库具有“避咸蓄淡”和“避污蓄清”的双重功能,可保证连续50天不取水的情况下正常供水,足以抵御发生在长江口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
青草沙地处长江口北港,其流量约占长江年平均入海总流量的48%左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大大降低了青草沙的断水风险。市原水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顾玉亮表示,青草沙水库建成后,即使遭遇特枯水文年,其水域的淡水资源量完全能够满足水库取水需求。
除了水量丰富,多年实测证实,青草沙水域水质优良稳定,总体上属II类,多数指标达I类,且十多年来未发生质的变化,是上海境内水质最好、最稳定的饮用水水源地。
在科学选址的基础上,科研人员还将从设计上确保水库的水质不受污染。顾玉亮透露,青草沙水库将分别在上下游设置水闸,通过两个水闸联动,提高水库换水率,增加水体流动性。对于每年冬春来袭的咸潮入侵,顾玉亮告诉记者,公司自主研发的“长江原水氯度监测系统”目前共有监测站点15个,可提前7-15天预报咸潮入侵。届时,水库可在咸潮期高潮位时抢引库外长江表层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