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阳市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市农村实施“12345”工程,即:通过2年左右的努力,将1000名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将2000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将3000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为村级后备干部,完成4000名村级干部的集中培训工作,将5000名农村优秀青壮年培养为致富能手,以解决当前农村人才缺乏的现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抓1000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和2000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工作方面,以加强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型村级党员队伍建设为目标,重点把那些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一门以上致富技能、有一个以上经济实体或致富项目、家庭年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年纪轻、致富潜力大的致富能手作为党员培养的重点对象,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的素质和改善党员队伍结构。
抓3000名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加强“四有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将思想素质较好、文化程度较高、有培养前途的农村优秀青壮年、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有发展致富的能力、有带头致富的成效、有较强的组织才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四有型”村级后备干部,并及时充实、调整到村级班子中。
抓好以党支部书记为主的4000名村干部培养,加强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引导党员和群众从全村发展的大局出发,推荐本村的能人党员以及外来本村办企业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对确实没有人选的,从区(县、市)、乡(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派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优秀青年党员到村挂职、任职等。大力抓好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政治业务培训、学历培训和致富技能培训,努力使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掌握一至二门致富本领。
抓好5000名优秀青壮年致富能手的培养,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发展致富的能力,培养一支战斗力强的新农村建设主力军。以“支部+协会+农户”、“支部+公司+农户”、“支部+远教+协会+农户”、“支部+基地+农户”等载体,通过支书带、党员帮等形式把农村45岁以下、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农民组织起来、带动起来,积极帮助他们发展致富,培养为致富能手。整合各级农办、农业局、劳动局、团委、妇联等部门的人力资源及业务培训经费,充分发挥市、区(县、市)、乡(镇)、村各级党校、农广校、农校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村党员活动室、农业示范基地等培训阵地和培训资源的作用,加大对农村青壮年农民的技能培训力度。(王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