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河南召开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工作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15日   来源:河南日报

    5月12日至13日,河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在郑州隆重召开。省委书记徐光春出席会议并强调,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三个创新,实现三大突破,努力开发河南文化资源,推动河南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式发展。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孔玉芳,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夏清成,副省长王菊梅,省政协副主席张涛出席会议。王菊梅主持会议。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

    徐光春在讲话中指出,加强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一项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河南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有力地推动了河南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制约河南省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体制性障碍依然十分突出。存在这些问题,要害在于体制机制;解决这些问题,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全面领会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部署上来。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提升“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迫切需要。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河南视察指导工作时,明确要求河南“十一五”时期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高度出发,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历史使命出发,充分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持三个创新,实现三大突破,努力推动河南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式发展

    徐光春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河南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力争在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三个创新,实现三大突破。

    首先,要坚持体制创新,努力在关键环节实现突破。一要大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盘活河南省国有文化资源,打造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要针对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转企改制办法,下决心把该从文化事业单位剥离出来的经营业务剥离出来,组建新的法人,形成一批新的文化市场主体;下决心把除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实行事业体制以外的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使之真正成为文化市场主体。二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要转换内部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要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行全员聘用制,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增强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提供精良的文化服务。三要加快调整文化领域的所有制结构。要做到“两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定不移地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非特殊性的文化领域。要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对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敞开大门,大胆吸收民营资本进军文化产业,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其次,要坚持艺术创新,努力在增强艺术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上取得突破。一要大力推进艺术内容创新。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要切实把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包装好,使之体现现代风格和审美情趣,打开市场,赢得观众,把文化的“原生矿”变为有用的资源和材料,把文化资源的“富矿”转化为强大的现实文化生产力。同时,还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现代社会文化资源,特别是紧扣生活主题生产文化产品,加大现实题材文化产品的生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二要大力推进艺术形式创新。要立足自我、博采众长,既要注重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要注重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要生产“阳春白雪”,又要生产“下里巴人”,努力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要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审美情趣的变化,多考虑群众的接受习惯、能力和兴趣,以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优秀文化产品,使文化产品深入浅出、可亲可信。三要大力推进艺术业态创新。一方面,要积极采用高新技术、高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另一方面,要运用电子出版、数字影视、网络传输等现代技术,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网络传输等新兴文化产业。要大力推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移动通讯的互动融合,促进文化产业与教育、信息、体育、旅游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再次,要坚持运行创新,努力在文化产品的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上取得突破。一要建立市场化的文化运行机制。推动经营性文化产业面向市场,以观众为对象、以市场为导向组织文化产品生产,调动文化企业自身的发展活力和动力。换句话说,要“调头转向”,就是要变面向政府、面向奖台为面向群众、面向市场。二要建立产业化的文化运行机制。调动一切手段、办法、资源,使文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有机衔接,形成先进的文化创作、生产、营销体系,把文化转到产业化发展的轨道上来,实现效益最大化。要大力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加快文化产品物流基础建设,实行新型代理配送制度。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动文化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信息化、便捷化。三要建立品牌化的文化运行机制。要着力打造黄河文化、黄帝文化、中原文化品牌,推出更多具有河南特色、反映时代风貌、在社会上叫得响的文化品牌,以品牌扩大影响,吸引资本,开拓市场。要鼓励支持文化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的原创性精神文化产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要积极开发相关衍生文化产品,延伸文化产业链。

    徐光春强调,坚持三个创新,实现三大突破,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通过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坚决改变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扫清文化发展的各种障碍,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徐光春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关系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原崛起的全局。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狠抓落实,力争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省辖市党委、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挂帅,靠前指挥,抓紧抓好。二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文化管理。各级政府要把文化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对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要进一步明确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实现由政府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三要完善配套政策,创造有利条件。要抓紧研究出台改革的配套政策,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四要积极稳妥推进,确保健康发展。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正确处理积极与稳妥的关系,坚持抓好试点、重点突破、逐步推开。五要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宣传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把政治上坚定可靠、改革意识强、熟悉宣传文化工作、清正廉洁的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要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一批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同志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更好地担负起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使命。

    孔玉芳回顾了2005年以来河南省的文化建设工作,并对今年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进行了部署。一、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要抓好试点工作,特别要围绕体制机制创新这个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培育和塑造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市场主体;要实施重点突破,即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和重点地区的突破,同时逐步向面上推开。二、全面繁荣文化事业,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要继续实施精品工程,重点打造一批具有河南特色、代表河南演艺水平的精品剧目和电视剧;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基层文化活动。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和总量。要通过重点项目带动、文化设施推动和投资拉动,千方百计增强河南省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四、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增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优化内部结构,在扩大核心层产业规模和总量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娱乐休闲、网络服务等外围层产业;要调整所有制结构,放手发展民营文化产业,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要调整组织结构,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打造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航空母舰”,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五、精心打造知名品牌,提升文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培养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品牌、演艺品牌、历史文化活动名牌,通过品牌扩大影响,开拓市场。六、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为文化发展提供良好条件。要培育文化产品市场,大力发展文化中介组织,建立现代流通体制,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市场体系。

    王菊梅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省直各有关部门要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实质,精心谋划,真抓实干,力争到今年年底使河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取得新突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新发展,为河南省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做出积极贡献。(记者平萍郭海方)

 
 
 相关链接
· 浙江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国有民营百舸争流
· 云南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势头强劲
· 刘云山出席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培训班座谈会
· 李长春出席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并讲话
· 上海形成宏观文化管理体制 文化体制改革成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