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所有医院将把挂号、收费窗口合二为一,以减少病人排队等候和往返时间;69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将建立“便民服务中心”,为患者排忧解难。从5月17日召开的上海市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暨“双优”活动推进会上获悉,本市今年围绕“便捷就医”、“温馨服务”推出六项举措:
——优化就医流程,简化服务环节,方便病人就医,减少奔波往返,积极推广挂号收费通柜服务、电子叫号系统、自助挂号收费系统的实施。
——进一步明晰指示标识系统,公示服务信息,改进各项检查化验工作流程,加强门急诊导医、导诊工作。
——确保门急诊工作力量,合理安排专家门诊时间,减少病人候诊时间。推进专家门诊预约制度。
——为病人提供各种便民利民服务,努力营造温馨就医环境,在全市69家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积极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推广于井子护理小组人性化护理法,激励医务人员用温馨、关怀式服务接待病人。
——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沟通,主动征询病人意见,及时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传统的就医模式是病人先预检再挂号,医生诊断结束后病人再到收费处付费。长宁区中心医院为此做了一项专门调查,该院每天有2500-3000人次的门诊量,70%以上是复诊病人,如果2位预检人员将每天正常工作时间平均分摊给病人,每个病人平均获得的服务时间是19-23秒,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病人是不可能得到准确和有效的服务的,这种预检大都流于形式。为此该院在今年初取消了预检,规定复诊病人无需预检就可挂号,节约了病人的就诊时间。
另据了解,经7万余名市民投票评选,“以病人需要为第一选择”、“构建爱心风雨长廊”、“成立病人服务管理中心”、“网上提示制——用信息化手段让病人少花钱”等15个项目从3000余条便民利民措施中脱颖而出,5月17日荣获上海市卫生系统首届“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奖”。年内,市卫生局将联合有关部门和各大媒体,开展评选“社区卫生先进工作者”、“高尚医德奖”活动。在5月17日的会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陀区卫生局、长宁区中心医院、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交流了开展温馨、便捷、优质服务的做法和经验。